法治德治并行 双轮驱动清廉建设

法治德治并行 双轮驱动清廉建设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清廉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清廉政治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政党政治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清廉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清廉政治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政党政治的题中之义。

一、正义——清廉的政治学意义

清者,明也,与浊相对,激浊而扬清自古就是中国政治家的理想和追求,百姓拥戴清官,官场倡导清流,清、慎、勤也因此成为传统政治体系中广为认可的政治箴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对从政者的最高评价;廉者,政之本也。《吕氏春秋》云:“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因此,廉政也作廉正。从此可见,化约到现代政治话语中,清廉代表了现代政治的公平正义(Justice)原则,是现代政治的主要依归。

清廉是对权力的有效约束。从西方政治学的逻辑来看,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监督遏制权力成为制度设计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政府被视为“必要之恶”,国家被形象比喻为“利维坦”,通过实施宪政来实现政治的透明,而宪政即限政。从制度设计上,监督制约权力成为主要目标,因此分权成为主要的制度手段。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政党政治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政治形式,从而,政党间的监督成为监督权力运行的有力工具。

清廉是政治合法性的持续动力。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来看,政权要想持续永久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清廉是必要条件。按照亨廷顿的理论,政治稳定性、是不是民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而一个政府的清廉指数直接影响政治的稳定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执政党,只有保证政治的清正廉洁,才能不断巩固和稳定执政的地位,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因此,清廉也是政党适应性要面临的主要课题。

清廉是政治文化中的正能量。无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还是现代政治文明,清廉都是政治文化中正能量的表现,是社会普遍接受认可的政治文化。清廉不张,就会衍生出腐败的种种潜规则,动摇政治文化并渗透社会文化,从而影响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本色——中国共产党人对清廉一以贯之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将清廉政治作为主要目标,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廉政经验,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本色。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强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1939年,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把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重要修养。194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策。1989年9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陈云同志有“三不准”: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1993年8月,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重申要建设廉洁政治。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