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道路(2)

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道路(2)

坚持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

从美国等国家的发展实践看,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是注重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城市中心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企业过度聚集,城市中心环境不断恶化。于是,在之后将近半个世纪内,美国大量人口转移到城市郊区。统计显示,尽管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50.9%上升到77.4%,而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市区的比重则从61.0%下降到 40.3%。郊区化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均能源消耗为欧盟的2~3倍,人均汽油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

从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式依旧是高能耗、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率、低产出、低科技的发展模式,这一点在农村也一样存在,只不过因为农村发展的落后倒逼了农村的生态暂时性保护,其实质不是保护而是还没有进入开发序列。因此,在我们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上,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理性发展,不走重复路,尤其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推动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基本内容的,以环境友好和资源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要实现边开发边保护,宁可牺牲粗放速度也不要牺牲生态质量,及时治理各种污染,建设青山绿水的花园式新农村。

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从日本、法国和挪威等国家的发展来看,城乡一体化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自觉。如:在日本,政府就大力发展农业协会。农协提供的服务涉及农户生产生活的各方面,甚至很多地方取代政府承担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挪威,城乡矛盾曾经很大、社会不和谐,但这种情况随着农民成立非政府组织进入议会占据 15%的席位之后不断改变。挪威农民在政府有了“自己人”,利益诉求渠道马上畅通,农民有了发展的话语权,城乡矛盾也很快得到了解决。

作为一个地域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更需要重视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用最接近发展现实的好做法与好经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动性、自觉性。并且这一过程也是发展基层民主,推动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

走不断改革的自我创新之路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国家都在发展的过程,不断突破原有发展模式,依照客观规律和发展目标,不断进行改革的自我创新之路。就中国来看,从改革的角度说,“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离不开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要积极创造出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环境,这就需要打好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消除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而打攻坚战,就要有打攻坚战的样子,不能说说而已,不能久拖不决,更不能纸上谈兵。从目前看,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二要有明确的攻坚目标;三要有明确的战略部署;四要有专门的前线指挥部。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