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大学不是失败的投资(2)

为什么上大学不是失败的投资(2)

善用校园资源,完成自我提升

太原师范学院 刘涛

上大学是不是失败的投资,关键看学生能不能利用大学资源完成自我提升。

大学的图书馆是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可供自习的场所,大学的学生组织是学生培养能力、结交同好的所在,大学的教师是在学识上修养上对学生起示范作用的榜样,大学的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业、交流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方,这些虽然都不是经济上的回报,却给予了学生良师益友及一生受用的知识积累、思想培养。

如果仅仅把大学看成是一个混文凭的地方,那这样的“投资”确实是失败的。

老师观点

上大学,不该这样计算

河北省沙河市第九中学 张立日

上大学不能像办企业一样一味计算数字上的盈亏。教育是慢事业,那种把孩子的教育仅仅当做投资的想法过于急功近利。“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经济”,一些地方这样的大幅标语,体现了一种浮躁情绪。

其实这种论调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等同于就业教育,许多人上学的理想,不是学而优则仕,就是学而优则富,思想成长、人格完善等完全被忽略了。

有谚语说:三世能造就一个富翁,却不能造就一个绅士。我们的教育偏偏就仅仅着眼于培养权贵。就连一些国内知名高校,也以本校校史上诞生了多少亿万富豪和省部级高官为荣。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大学是其中一个短暂但又很关键的阶段。学生进入大学,应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维习惯,涵养阔大的人生境界,学习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学一门技术,找个好工作,更不能因为有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去否定上大学的意义,就认为上大学得不偿失。

风物长宜放眼量,你如果扎扎实实地度过了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此后绝对不会后悔人生中有一段大学时光。至于出校门后做什么工作,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出发,笃定选择、坚定前行就好。

西方有个故事,说一个人舍不得卖掉家里的毛驴供儿子上学,别人就讽刺他:“你若不让儿子上学,家里就会有两头毛驴了。”故事虽简单,却充分彰显了教育的意义,值得每位家长好好品味。

旁观者言

支持者的集体情绪更值得关注

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杨一成

一位父亲不愿供女儿上大学的言论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据一项调查显示,一万多名网友中有七成赞同该父亲的做法,支持者可谓众矣。说实话,对于那些观念比较传统的国人而言,这位父亲的话绝对算得上奇谈怪论,然而却迅速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声援,其中原因,引人深思。

网友们的态度,依我看,与其说是在参与读书究竟有没有用的讨论,还不如说是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了一次集体情绪宣泄——集中火力炮轰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毋庸讳言,就业如同教育和飞涨的房价一样,一直饱受关注和非议,其核心问题不是就业机会的整体减少,而是就业面前很难做到人人平等。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下某些地方,无论你是想当一名体面的公务员,还是想进一家薪酬高、福利好的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或财力作后盾,是很难如愿的,即使你在大学里学业成绩优异。

这恐怕是催生读书无用论很重要的土壤。这种现象,必然会让既无权势又无关系的普通人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这种焦虑积聚久了,自然需要一个释放的渠道,如此一来,那位父亲无意中就成了社会公众的代言人。

所以,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这一问题其实不用讨论,人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其产生的背景,有效净化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公平。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深思的问题,也是政府相关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过来人语

只闻书香,莫谈收益

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李颖

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一毕业就找到令自己十分满意的工作。拿我自己来说,毕业于某211重点大学,读书时是所谓的好学生,年年拿奖学金,年年评优,毕业时还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毕业后谋到一份工作,其待遇和发展前景都和预期的有不小差距。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