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立体监督体系”,实现多方位的监督和制约。比如说,办事窗口应该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政府部门也可以将投诉电话通过报纸、网站公开,或者在大众媒体上设立“投诉热线”、“曝光台”。群众一遇刁难,就能及时投诉、迅速曝光,办事人员又怎么会毫无忌惮呢?(王中献)
细化服务,对准需求
一打纲领,比不上一个行动。优质服务就应该具体化、精细化,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农贸市场上的商贩,虽然没有醒目标语和抽象口号,但那“六代”倒是实实在在——卖鱼代剖,卖禽代宰,卖菜代拣,卖肉代绞,卖骨代剁,开油锅代炸,对准需求才能做到服务对象的心坎里去,办事窗口何尝不需要这种细致入微?
如今的办事窗口的门外,有大量帮办证的中介存在,窗口服务到位,这样的中介就可以不用。应该精确照应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把公共服务细化为具体实在、容易操作、易于检查、便于考核的日程表、路线图,并且逐项公之于众,既接受群众监督,更利于自查自纠,起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少一些空话、多一些行动,优良的窗口作风还会远吗?(王学华)
借力网络,推广自助
办事窗口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何积习难改?固然有个别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官僚作风严重的原因,但是服务窗口工作繁忙、压力太大,恐怕也是很大原因。因此,如果服务窗口承载量太大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窗口作风”也很难从根本上杜绝。
随着人口的迅速流动,办证需求越来越大,在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不如另辟蹊径,在互联网上开辟“网络窗口”,把本部门所有业务流程及收费标准在网上公开,并且开发网络办事系统,让那些能够使用电脑的群众足不出户,就在“网络窗口”自助办理相关业务。即便不能,群众通过网络也能获取相关信息,到了现实中的服务窗口也能一次办结。
开辟“网络窗口”没有技术壁垒,关键是要付诸实践,这也是网络时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一环。(范军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