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公积金“钱荒”别荒芜了政府公信力 (4)

【案例】公积金“钱荒”别荒芜了政府公信力 (4)

事实上,买房作为公积金为数不多的使用渠道之一,在公积金池子蓄积过满之后,必然要通过“买房”的方式泄出,这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此前有关公积金的争议,认为公积金的“沉睡”暴露出公积金制度的“劫贫济富”,即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虽然缴纳公积金,但却无力贷款买房,这一群体的公积金只能沉睡甚至低息贷款给中高收入者。如此看来,此番公积金遭遇“吃紧”,至少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公积金制度的福利,这一情形,倒是或多或少可以消解上述质疑与担忧。

不过,公积金遭遇“吃紧”,究竟是否刚需从中得益受惠,显然并不能过于乐观。真实的情形是,之所以当下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刚需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大的推手恐怕仍然来自房价上涨的驱动与压力,近期一些城市房价的“跳涨”,以及地王的频现,民众对于未来房价继续上扬的担忧与恐惧,恐怕才是此时楼市交易火爆的最大诱因。而房价的高企,公积金贷款额度的放松,面对突如其来的购房潮,一度“沉睡”的巨资也遭遇“吃紧”,倒是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楼市的隐忧。

不仅如此,公积金制度本身,其实也一定程度促成了这一局面。对于许多公积金缴纳者而言,不买房便取不出,想取出只能买房,面对房价上涨的强势预期,不赶紧把只有较低利率的公积金投入楼市,倒是相当不明智。公积金遭遇的“吃紧”,恐怕有不少未必是真的想买房,而只是想套出公积金而已。这样的买房原因和购房冲动,在精明之余同样在加剧着隐忧。至于那些因为“钱荒”而抱怨公积金贷款难的刚需们,能承受得起当下的房价,其实仍然算得上是实力派,那些缴了公积金,却仍然够不着当下房价的,则依然只有“济富”的份。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公积金制度的出口依旧逼仄狭窄,无论是“沉睡”还是“吃紧”,其实都难改背后的利益格局。

住房公积金挪用与沉睡并存 需强监管并盘活

近日,关于住房公积金告急的消息日嚣尘上。10月13日和14日两天之内,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公积金管理部门集中辟谣称:“公积金额度充足,并不存在贷款难、提取难的问题。”随后,从杭州、南京、武汉等热点城市,到西安、郑州、济南等中等城市,甚至从未传出过“额度紧张”的小城市漳州、通辽等地的地方公积金管理部门也纷纷表态“公积金余额充足”。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表示,众多城市一致对外宣布当地公积金不存在额度紧张的问题,反而让人感觉“此地无银三百两”。公积金对地方政府而言潜在收益很大,传言公积金紧张,造成人们疯狂提取公积金势必对地方政府造成不利影响。更何况还有大量的公积金已经被挪用建设保障房。

根据住建部对各地公积金归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国范围的抽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确实存在公金额度紧张的局面。公积金额度紧张,一方面因为“金九银十”人们购房意愿强烈,购房刚需一族积极提取公积金用来买房;另一方面,部分地方用公积金来建设保障房,虽然有国家政策许可,但是部分地区公积金用于建设保障房的比例高达92%,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50%的比例。

住房公积金的根本用途在于解决人们买房难的问题,个人、企业、国家共同承担一定的费用,降低人们买房的压力。但是住房公积金不仅没有很好的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饱受诟病。住房公积金被指“劫贫济富”、“劫贫济贫”,非法套取公积金的现象经常出现。同时住房公积金投资渠道少,大部分处在“沉睡”状态,或者被用于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的保障房,缴纳者的权益很难保障。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住房公积金当前已经积累到一定的额度,数额庞大,但是资金使用效率、投资效率不高,同时存在监管漏洞,潜在风险较大。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监管力度,提升其投融资功能十分必要。针对公积金存在的弊端,应该完善公积金缴存制度,“限高保低”,更好的发挥其功能,对非法套取公积金行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