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一粒沙——追记总装某基地试验部副参谋长黄鹤云(3)

大漠深处一粒沙——追记总装某基地试验部副参谋长黄鹤云(3)

“他不害怕吗?”小战士怔住了。

“怕?他是怕我们出事,才把所有的危险一个人来扛。”说到这里,老士官的眼睛已经红了。

“那他现在怎么样?”小战士非常好奇。

老士官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去了。”话音未落,老士官转身大步走开了……

(二)

一说起黄鹤云,陪护他到最后的战友刘永勤,这个40多岁的军人,没几句话就当着我们的面痛哭起来,想说的话就好像混着眼泪都吞进了肚子里。“去年10月14日凌晨四点,黄鹤云突发脑溢血倒下时,我们赶到他家,看到的,是撒了一地的方案稿纸……”

第一次抢救手术后住院的几天中,黄鹤云躺在病床上,经常将手高高举起,或攥成拳头,或用力紧握妻子和陪护战友的手,仿佛显示着自己战胜命运的力量。

他不甘心,他才43岁,22年与导弹做伴,带着队伍第一时间测量每一发导弹爆炸后的准度和力度,在几千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导弹靶场寻找一枚枚导弹残骸。当一系列新型导弹经过综合试验靶场鉴定定型,成为有效制敌慑敌的“倚天长剑”时,他有说不出的自豪。但在国家的导弹事业正不断攀高时,他却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而去。

地处西部边陲,驻地条件异常艰苦,9级以上的沙尘暴年均有53天之长、17次之多。早些年,黄鹤云和战士们到野外执行任务,住羊圈、喝苦咸水,常常不是几天而是几个月。但黄鹤云始终瞄准一句话,“导弹打到哪儿,人就跟到哪儿”。

1991年,江西省万载县的高考状元黄鹤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来到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试验部,投身这支从事导弹武器试验的光荣队伍。由于编写的软件在多次试验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入伍第五年,黄鹤云便荣立二等功。时间之短和荣誉之大反差强烈,当时喜报发到他老家县里,民政部门的同志不敢相信,专门打电话到部队核实情况。确认无误后,县里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了黄鹤云家里。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