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群众是永远的考官

赶考路上,群众是永远的考官

核心提示:在赶考路上,干群关系还有另一种表达:党员是考生,群众是考官。党员干部什么时候忘记了考生身份,什么时候就可能失去民心,就可能被考官判为不及格。

赶考,离不开考官。党员赶考,群众是考官。赶考无穷期,群众是永远的考官。

近期发生的两件事,让少数党员干部“烤糊了”,考成了“零分”。一是河北省一位副局长,面对举报群众和记者大爆粗口,让他们“滚出办公室”。二是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交谈几句便“结结巴巴”,不知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

不管是面对群众爆“粗口”,还是面对群众无话可说,最根本的是缺乏与群众的鱼水深情,缺少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们都是稍微考核一下,便败下阵来。

干群关系,通常被视为鱼与水、血和肉、舟和水、仆和主、末和根、种子和土地、学生和老师、儿女和父母、工具和工具使用人的关系。其实,在赶考路上,干群关系还有另一种表达:党员是考生,群众是考官。党员干部什么时候忘记了考生身份,什么时候就可能失去民心,就可能被考官判为不及格。

可能对一些党员干部来说,上级领导是“考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升迁往往由上级主导。事实并不是这样。《宪法》里写得明白,最终的上级是人民群众。现在考核干部,都尊重群众公论,都不能脱离群众这一关。即使赢得个别领导干部的夸奖,但赢不了群众的褒奖,个人的升迁关、仕途关也很难过。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而党员干部作风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作风改进了没有,群众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客观。反对形式主义,要问问群众,会议文电是否减少了?反对官僚主义,要问问群众,推诿扯皮是否减少了?反对享乐主义,要问问群众,贪图安逸是否减少了?反对奢靡之风,也要问问群众,铺张浪费是否减少了?

习近平同志说得好:“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前不久,哈尔滨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发生“秒转作风”,就被群众逮个正着,马上被判为考场严重“作弊”。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