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新征程上,必须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新胜利的重要法宝。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找到了群众路线这一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4年,在《为人民服务》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写入党章,并把“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概括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这意味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和系统化。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回望历史,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无不彰显了人民的磅礴伟力……党依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涌现出焦裕禄、雷锋等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着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等新形势带来的复杂考验,我们党强调要经常警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继承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使党群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告诉我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最大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扎扎实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汲取掌握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听真话、察实情、解难题,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办法。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开展群众工作,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利用政务新媒体、小程序等数字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将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强化监督考核,推行政务公开、决策公示等,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创新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求实扎实务实的工作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