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医务人员生存环境不容忽视(4)

【案例】医务人员生存环境不容忽视(4)

【启示与思考】

一个医生的遇害,引起了医生群体的集体悲伤。这种悲伤,不仅仅是在痛惜一个同行的生命逝去;这种悲伤,还源于自身工作环境的恶化。所以,悼念活动成为了医生们表达愤怒和释放压抑的一个渠道。

到底靠什么来保证医生的从业安全和职业尊严呢?当然,凶手是必须得到严惩的。即便,一个事件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是,当凶手将屠刀伸向无辜的医生时,他们就是杀人凶手,他们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人的生命必须得到保护,法律的尊严必须得到维护。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那些医闹暴力也必须严厉打击,不能让医生在一个暴力围绕的环境中工作。哪怕,为此增加保安的力量。

尽管,医闹已经成为横亘在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存在严重地威胁了医生的人身安全和医院的工作秩序,但是,他们也只是寄生在医患紧张关系之上的寄生虫而已,他们的确在激化医患之间的紧张,但他们不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来源。如果,以为打击医闹就可以消除医患之间的紧张,无疑有些过于乐观。事实是,对于那些极端的伤医事件还有一个防御的方法,就是加大医院的安保力量。这当然有助于在一段时间内,维护医院的秩序,保护医生的安全。但如果问题已经发生,纠纷已经存在,医生真的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他们不会一直在医院工作,医院的保安也不可能提供贴身的服务。安保力量的增加,更多是在警示,并不能真正杜绝悲剧的发生。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能是,理顺医患之间的关系,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冲突不至于恶化到动刀动枪的程度。这就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完善。一是,改变以药养医的模式,让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回复到单纯的治病救人的状态。否则,患者很难对医生有真正的尊重,一旦他们觉得自己被医生欺骗,就可能在焦虑中做出糊涂之事。二是,建立更为客观中立的医疗事故界定机构,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纠纷可以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制度化解决,而不会恶化。

我们可以把温岭的杀医事件看成个别的事件,但医生们的普遍反应告诉我们,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工作环境的危险。因此,必须在悼念逝去的医生时,看到医生群体的整体诉求,并将这种诉求纳入到制度的设计当中,不断地完善制度、消除隐患。

回顾温岭刚发生的医患冲突,杀医嫌犯去年3月份做的手术,从12月开始找过医生四五次,甚至有一次跪在医生面前,要求继续治疗;而医生认为手术没有问题,看见患者下跪觉得特别难受,“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双方沟通四五次未有共识之后,是否曾想到找相关调解机构?患者家属早知其不满医治结果,为何也没想到去找调解机构解决问题?如果早些经过“第三方”的调解,事态还会否演变为暴力行凶?

是时候好好检视医患调解机制了。没有一个有公信的“第三方”机构,矛盾中的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很容易演变为暴力冲突。现在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新闻检索,找到很多地方成立医患调解机构的消息,但这些机构具体怎么运行,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去寻求调解,医生是否可以主动要求调解,却基本找不到详细信息。

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应的调解制度,比如,明确调解机构成员招募标准,确保这一机构的中立和公信;明确调解程序启动的标准和路径,让所有医生或患者面对矛盾时,知道怎样找到说理的地方。把这些调解信息在每一个医院张贴传达,肯定比单独加强安检管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