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哲学思考

关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哲学思考

核心提示:腐败是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特定的上层建筑相结合的结果。唯物辩证地看待腐败现象,克服各种偏面狭隘的认识,才能更加有效地治理腐败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地整治“四风”、反对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如何深化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如何卓有成效地反对腐败,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都需要我们拿起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指导反腐败斗争,为建设廉洁政治扬帆领航,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一、唯物辩证地看待腐败现象

腐败是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特定的上层建筑相结合的结果。唯物辩证地看待腐败现象,克服各种偏面狭隘的认识,才能更加有效地治理腐败现象。

一要坚持唯物论。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对腐败现象的认识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其中原因很多,既有经济体制转换以及经济结构转型中的缝隙和漏洞滋生腐败,也有经济成分以及利益主体多元化产生腐败,更有封建腐朽思想以及西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潮或者有些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原因引发腐败。我们共产党人最讲实事求是,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直面腐败的客观存在,承认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与腐败现象斗争到底、决不妥协的思想准备,始终以高昂的姿态和顽强的决心反腐倡廉,坚决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要坚持两点论。对待腐败现象,领导机关往往是从上向下看,普通群众往往是从下向上看,有的同志有时以点带面看待腐败现象,有的同志有时理想化地看待反腐败斗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其实,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应该用辩证思维看问题,从多个角度看变化,拿发展眼光看成就。不能因为党内仍然存在腐败现象,或者腐败现象在某个领域某个阶段呈现多发高发态势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之,要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一分为二、客观辩证地看待反腐败斗争,既不要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也不要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始终坚定信心向前走,不断谱写反腐败斗争新篇章。

三要坚持实践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腐败斗争重在实践,重在落实,重在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出台“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的同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年之内就查办了10多名省部级干部,曾经愈演愈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如此恢宏的反腐败实践及其卓越成效再次昭示人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反对腐败,不仅要看我们说了什么,关键要看我们做了什么。只要我们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有与时俱进、不断攀升的实践精神,少一些埋怨指责,多一些实际行动,反腐败斗争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