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芬:一位“探路者”的融合之法(2)

陈惠芬:一位“探路者”的融合之法(2)

核心提示:作为开放型经济重镇,昆山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8%以上,在非公企业搞党建,之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探路者”陈惠芬,以润物细无声的融和之法,让党建工作深入企业每一个角落,赢得了外商的尊重和员工的拥戴,她本人,也接连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红色方阵,让党旗在外企高高飘扬

9月24日,陈惠芬受邀前往江阴党校讲课。自2009年苏州市委组织部提出“陈惠芬融和工作法”以来,她已外出宣讲100多场,足迹遍布省内外数十个城市。昆山开发区党群工作部部长朱里萍表示,对于建立党组织和工会,有些外资企业有顾虑,我们就建议去沪士考察。沪士电子台籍总经理吴传彬说,“有台商朋友来问我,建立党组织究竟好不好?我就反问他,你看沪士现在发展得好不好?不夸张地说,有了党组织,我们只要管生产经营,其他都可以交给党组织了。”

陈惠芬在沪士电子的17年书记经历,正是昆山非公党建工作逐步成形、走向成熟的历程。现在,昆山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总数达20860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35%;1764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和党建工作覆盖率动态保持100%。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军说,与资方情相融,与员工心相通,与企业利相合,这是“陈惠芬融和工作法”的核心要义。陈惠芬立足外企实际,把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员工发展有机融和,实现党建工作在利益共生中得到加强、感情相融中得到支持、文化认同中得到升华。正如中组部调研组去年在昆山调研时所总结的:“沪士的党工工作能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不仅因为昆山为非公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党建氛围,更因为陈惠芬敢做敢当、勇于实践的个人魅力。”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