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2)

摘要:备受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在北京闭幕,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未来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奠定了辉煌改革征程新的里程碑。“中国寻求改革的契机”,美国《华尔街日报》如此定义本次全会。

美国《外交政策》评论说,本次全会已经传递出中国“正面、积极、持久和新颖的”改革之风,中国正在形成的“改革势头”将会对市场进行改革,这是民众乐于看到的,不再只对“经济数字”较真,中国政府正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路透社援引汇丰环球投资管理公司的报告报道说,短期内中国会将政策重点放在控制信贷增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避免金融业风险过度积累等方面,利率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仍将是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

2

(图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主席台上。)

中国再出发,任重而道远,直面困难不为风浪所撼。当前中国正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速放缓、人口快速老龄化、地方债务规模高企,民众对污染、腐败等问题不满加剧。“中国改革面对的阻力和挑战存在于不同层面,经济社会征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多丽斯·费舍尔说。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说,中国目前虽面临各种困难,但今天的中国在思想观念、国际环境,特别是经济实力方面都远远强于以前。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援引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的话评论说,中国领导人充分注意到了本国的问题,他们作出了回应,允许社会实现相当程度的开放。在任何系统中,你都需要一些摩擦力以放慢速度。摩擦力太大,机器就会停转。摩擦力太小,系统就会不稳定。中国领导人是工程师,但即便对最出色的工程师来说,掌控这一切可能也是严峻挑战。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必须承担风险,加紧推动亟须的改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