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中欧关系前景(2)

摘要:简要回顾年内中国外交,从大国到发展中国家,从双边到多边,活动频密。就战略方向而言,对发展同非洲、拉美、亚洲周边关系政策走向都做了明确宣示。年底的外交“欧洲季”,使中国外交布局全景图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简要回顾年内中国外交,从大国到发展中国家,从双边到多边,活动频密。就战略方向而言,对发展同非洲、拉美、亚洲周边关系政策走向都做了明确宣示。年底的外交“欧洲季”,使中国外交布局全景图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2

(图片:11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荷兰首相吕特举行会谈)

第二问:中欧合作方向在哪里?

7月底,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解决方案。历时近一年、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贸易摩擦落下帷幕。

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在回顾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过程时,用了一句话总结:最主要是双方可以通过谈判方式友好解决争端。

毋庸讳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中欧之间的竞争难以避免,关键是消解摩擦,能否采取建设性的态度,能否在争论发生时看到:中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加强投资合作就是未来众多合作新领域之一。艾德和透露,中欧领导人在第十六次会晤期间有望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和外国投资目的地,欧盟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

陈凤英认为,欧洲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十分需要资本,“政府尤其缺钱”。她说,目前已有很多关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成功案例,未来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同样为欧洲提供了巨大商机。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农民高帮付一家6月份搬进了干净、整洁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个名为“白云人家”的简欧风格社区就是荷兰一家工程咨询公司帮助设计的。

“中国每年有大约1%的人口进入城市,而欧盟的城镇化率已达到75%-80%。”艾德和说,中欧在城镇化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欧洲企业在节能建筑、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可以与中方分享经验。

曲星认为,同欧洲加强合作,是中国经济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欧方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化学等方面研发能力强,但资金比较缺乏,中欧之间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