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让“流动花朵”就学不再难

均衡发展让“流动花朵”就学不再难

核心提示:群山环绕,百里车城。湖北省十堰市城区北郊,阳光撒在新建的教学楼上,反射出夺目的光芒。操场上,新修的塑胶跑道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孩子们尽相追逐嬉戏。课堂里,教师利用触摸式液晶电视进行教学,学生们读着课文,书声琅琅。这里是十堰市东风小学,一所86%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就在两年前,由于该校地处偏远、教学条件差,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不愿意让孩子来这里上学。

群山环绕,百里车城。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北郊,阳光撒在新建的教学楼上,反射出夺目的光芒。操场上,新修的塑胶跑道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孩子们尽相追逐嬉戏。课堂里,教师利用触摸式液晶电视进行教学,学生们读着课文,书声琅琅。

这里是十堰市东风小学,一所86%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就在两年前,由于该校地处偏远、教学条件差,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不愿意让孩子来这里上学。

“过去,到我们学校咨询的少,报名的就更少。勉强报了名的,中途又要转学。”在东风小学工作多年的薛玉林老师对当时的情况深有感触,但又无可奈何,“毕竟位置太偏了,学校设施又很破旧。别说学生不想来,连老师们都想跑啊。”

从2011年开始,十堰市教育局将东风小学改扩建项目纳入城区首批校安工程规划设计中,先后投入1800余万元,拆除并重建教学楼和实验办公楼6500平方米,铺设了18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装备了音乐、舞蹈、美术专用教室和科学实验室,并为每间教室安装了60英寸纯平触摸液晶电视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去年秋季,新校舍投入使用后,东风小学招生人数迅猛增长,由原来的每年招生不足100人,一下子增加到217人,今年招生更是达到248人。目前,全校28个班,在校学生1272名。

“原以为这么偏的学校肯定很破,没想到这里比城中心的学校还漂亮。”从襄阳老河口市来十堰创业的周代军最近把孩子转到了东风小学,他说,“到这里上学虽然有点远,但孩子高兴,我也放心!”

地处武当山脚下的十堰市,原来只是郧县下属的一个管理区。从1969年开始,因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全国各地的人才到这里汇聚。据统计,该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学生,其中4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为缓解中心城区学校的办学压力,解决“流动花朵”就学难问题,促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2011年起,十堰市区两级政府联手,通过实施校安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和政府十件实事教育项目工程等,先后投入6亿多元,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配套建设新区学校。截至今年11月,城区共消除危房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4万平方米,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10000余个。同时,他们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铺设塑胶运动场,配齐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东风小学、东风分局第九中学、茅箭区火车站小学、张湾区炉子小学等27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指定就读学校,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学校已由当初的城郊薄弱学校,发展到现在的城区办学条件一流的学校。”东风小学校长许厚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是加强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与中心城区一样的优质教育。”

“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是我们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工程,是十堰回馈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打造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说。

与此同时,该市教育局组织四个区教育局和东风分局,在城区共组建10个联校协作共同体,27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指定就读学校分别对接有关协作学校,实行捆绑考核,联合办学。各联校之间通过在学校管理、教研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他们的父母来到十堰市,离开了他们的家乡。在当前教育相对不均衡的发展阶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这些‘流动花朵’提供更好的‘阳光雨露’。”十堰市教育局局长朱华伦说。

此外,该市教育局还积极鼓励接纳随迁子女就读的初中学校大力兴办寄宿制,以解决随迁子女不能就近入学问题。市十六中首开城区公办寄宿制学校先河,由于收费低廉、管理精细,受到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欢迎。2011年,该校招生只有118人,去年秋季招生就突破200人,今年达到近300人。而且,因为大部分学生是农村户口,他们还与在户口所在地上学一样,享受到免除书本费、学杂费和补贴寄宿生生活费的待遇。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