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霞: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2)

李庆霞: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2)

三是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原因。在轰动一时的郑筱萸案中,尽管有《行政许可法》的明确规定,药监系统在做药品审批时也引进了专家的技术评审,但是事后证明,专家的技术评审形同虚设,行政审批权力依旧高于一切。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而在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里,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常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又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导致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动力不足。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依赖要素投入、规模效益的增长方式已难以持续,民工荒的现象说明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期已经过去,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经济发展更是不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而全球金融危机也标志着以出口作为重要支柱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再是出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力量。但是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却不容乐观。因为在中国这样一种政府主导市场经济建设的格局下,部分企业依托政府权力、借助于对公共资源和市场地位的控制和垄断,获取超经济利润,致使其他企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处境艰难,经济活动的民间动力下降。面对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式微,中国需要在体制上实施全面的改革以挖掘新的增长动力,寻求可持续的、均衡的、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经济发展道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1]164

二是社会矛盾凸显。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在发育,利益群体在分化,社会层级在丰富,人群流动在加快,公民诉求在增加,致使一些领域矛盾凸显,纠纷层出,劳资冲突,医患矛盾,用地纠纷频频发生,国企改革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失地农民问题逐年增加,农民工遭受歧视和生存发展无保障,房价一路高歌,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群体性事件连续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如此复杂的社会矛盾急需社会管理加强,执政能力提高。但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和长期形成的官僚主义有时不但没有化解社会矛盾,反而使矛盾不断激化。上述诸多社会矛盾从表面上来看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弊端,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到位,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协调,换言之,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制度性缺陷造成的,化解社会矛盾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加快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