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开局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主要预期目标能够较好完成,实现了良好开局。
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一年形势观察》专栏,突出报道一年来的新思路、新变化、新成就,重温宏大开局的喜人收获,展望来年发展形势,凝聚起共同奋斗、继续前行的力量。
面对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而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GDP增速连续十几个季度放缓的巨大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轨迹。2013年经济年终大考成绩单尚未出炉,一项亮丽的“单科成绩”已经公布: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人们期盼中的“十连增”。与此同时,国民经济整体稳定增长、物价上涨幅度温和可控、新增就业超额完成预期指标……2013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已成定局。
“稳”字当头,国民经济换挡不失速
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回落的叠加影响下,GDP增长的速度连续十几个季度放缓。进入2013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一度非常之大。
上到学者、官员,下到企业家,都着实感受到这压力。经济学家林毅夫从历史观察中发现压力:“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委书记魏志平从财政收入看到压力:“从1月到4月,我们的国税、地税增速都减慢了,经济下滑明显。”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董事长张子飞从企业利润里感受到压力:“经济不景气,煤炭价格一个劲掉,我们公司利润大幅度减少,而企业的人工成本等还在上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从数字分析中证实了压力:“中国的出口过去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率,到今年5月份只增长1%,6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我们的中央财政收入也一改多年来两位数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仅仅实现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到6月份也只增长了6.3%,就业的压力随之而增大。”
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说:“没有一定的速度,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无从谈起。我们既不能不顾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跌出合理区间。”
面对大考,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头脑清醒,决策稳妥。虽然经济增速已经换挡,但换挡过程中不能失速。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201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基调是“稳中有进”。面对下行压力,党中央运筹帷幄,妥善应对,宏观政策没有“猛踩油门”,也没有“急打方向盘”。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
一年将尽,姚景源认为,“稳中有进”这四个字可以成为全年经济表现的基本评价。稳中有进,难的是稳。一是表现在经济运行的态势比较平稳,实现全年7.5%的预期目标已胜券在握。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增长7.8%,二季度增长7.5%,一季度增长7.7%,基本上在0.3个百分点之间波动,波动幅度不大。二是表现为就业稳,前三季度就超额完成全年实现新增就业900万的预期目标。三是表现为物价稳,在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通胀率高企的环境下,中国CPI前三季度上涨2.5%,11月上涨3%,通胀率全年控制在3.5%的调控目标以内没有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