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善于使抽象的道理转化成具体的事例;把“大主题”和“小切口”结合起来,善于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把“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使普遍的理论表现形式转化成符合各地实际的特殊形式;把“我来说”和“大家谈”结合起来,使传统的“我说你听”式的“独角戏”转化成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交响曲”。
创新理论武装的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法,改进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电视片、主题教育等传统学习教育方式,使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工作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区县、镇街两级党校理论学习阵地,抓实镇街党委(党工委)中心组、镇村两级干部、普通党员三个层面的理论学习。加强请名师进来、参观发达地区走出去等体验式教学,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创新基层工作 以更务实的作风顺势而为
区县、镇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强化基础和发掘创新点,才能注入新的活力,才能真正使工作强起来、活起来。
定位要准。要合理布局,把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融合起来,“五位一体”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五位一体”推进党的建设。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须当好五种角色:旗帜鲜明地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尽职尽责地当好群众舆论的引导者,毫不放松地当好“文化惠民”的推动者,出色出彩地当好地方形象的塑造者,千方百计地当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工作要实。坚持底线思维,宣传不能错、思想不能乱、文化不能虚,围绕主题搞策划,突出重点创亮点,结合实际找载体,量力而行上档次,把思想文化的“软实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理论学习要促进实干。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党员干部的现实需求,拟定好学习计划,做好学习选题,做好学习服务工作。群众文化活动要结合实际。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主、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使群众动起来、壮起来、乐起来、和起来;在繁荣“群众文化”过程中,促进“文化群众”,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提升身心素质和幸福指数。新闻宣传要力求实效。把握好重大舆情事件的时、效、度,理性、规范、有序地回应社会关切;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主动策划主题宣传、典型宣传,通过特色外宣,切实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文明创建要落到实处。抓住文明城区(县城)、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户创建这个“牛鼻子”,大力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注重道德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要大力表彰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先进典型。
队伍要强。统筹体制内外两支队伍、两种资源,构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体系和网络。加强对镇街宣传委员、宣传干事以及文体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筑牢“核心层”;调动各行业、各单位在理论、写作、文艺等方面爱好者的积极性,抓住“中坚层”;发挥基层文联聚合作用,激活“土专家”、“土才子”、民间艺术团等群体的文化功能,拓展“外围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大工程”建设、管理、运转所需经费,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盘活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各方力量为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体现时代性,展现先进性,不辱使命,需要有真才实学。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干部要苦练“内功”,练就岗位需要的过硬本领和职业素养,真正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者其它专业上“有几把刷子”,才能出色地履职尽责,宣传思想干部才能“强起来”。
(作者单位:永川区委宣传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