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
10月28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当时,党的十八大后中央第一轮巡视工作刚刚结束,廖少华案件就是由中央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线索移交给中央纪委的。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目前,中央第二轮巡视正在进行,10个中央巡视组已全部进驻被巡视单位、地区开展巡视工作。
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面对腐败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采取全方位行动,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5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迈出了用制度约束权力的重要一步;
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实施。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局面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