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起点上,放眼长远,把握主动,创造新机遇,拓展新空间
从更广的视野看,中国经济的良好开局,还为明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虽然中国经济正在承受转型升级的阵痛,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远未完成,庞大的内需仍未充分启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条完整,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失去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巨大的内需空间。专家认为,中国城镇化率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的提高空间,蕴含着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巨大投资空间,潜藏着农民变市民后支付能力提升的庞大消费市场。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明年要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少新的有利支撑和难得机遇。
就在几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三张4G牌照,中国进入高速无线上网时代。历史经验表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署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3G发展头三年,直接带动投资4556亿元,直接带动增加就业岗位123万个。
“随着4G网络的建设部署和4G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张峰说。
此外,国家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消费、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投资消费新增长点也在今年进行了具体部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将在明年进一步显现。
改革,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聂高民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的每一条的细化、落实,都能给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持久动力。
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资本项目开放被视为最大的亮点。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由此可以通过海外融资来偿还国内贷款,财务成本将大大降低。
目前,工商总局正在抓紧做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准备工作,包括研究提出修改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等。改革一旦全面推开,将极大地减少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强化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用好城镇化红利、内需红利和改革开放红利,将全面释放中国的发展潜力,足以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健康平稳发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展望国内外经济形势,既要看到有利因素的一面,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国内投资、消费均遭遇不同程度“瓶颈”制约,企业经营仍然比较困难,微观主体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调控等难题仍待妥善解决。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站在新的起点上,只要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陈二厚、张晓松、刘铮、雷敏、齐中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