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雄辩地证明,自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弱小的政党成功夺取全国政权,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建设出一个举世瞩目的强国,靠的正是党的英明领导,靠的正是任何时代、任何体制、任何政党中都无法找出的千千万万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表现为光明磊落、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纵览新中国建设史,我们能看到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能看到甘愿吃苦、忘我工作的时代楷模孔繁森;能看到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的为民书记郑培民;能看到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好干部牛玉儒……在他们身上,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实践证明,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本色。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牺牲。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党员干部竟然将党的宗旨忘得一干二净——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其私欲膨胀,利欲熏心,荣耻颠倒;正气在他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党纪国法已被他们抛之九霄云外。他们完全不顾党和人民的利益,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干着伤天害理的罪恶勾当: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玩弄妇女……如果不加以治理,那的确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为此,党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解决部分党员身上出现的严重脱离群众的的问题和现象。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今天,我们既要把党中央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干部在“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从历史中吸取精华汲取教训,以提高境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从习近平念对联细品“官”念
在笔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念的对联,念出的是一种从政为官的理念、信念,姑且简称为“官”念。这是朴素而又不失深刻的为官之道,细细品来,它所涵盖的思想精粹,仍然值得今天的党员干部好好体会、反思、升华。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四层意旨,可资品鉴。
一是对待权力要有平常之心。掌握权力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所谓“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清代学者申居郧就有这么一句话:“做官时,要往前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这与“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位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才不至于有所得时,得意忘形;有所失时,失魂落魄。
二是对待责任要有进取之心。从政为官,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就要担其责。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如何、履职情况怎样,对党员和群众会产生导向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工作作风和成效。这就是“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意义所指。正因为如此,领导干部必须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想主意、做决策、带队伍、聚人心,发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发展,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对待成长要有感恩之心。一个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有所作为,固然与个人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组织的培养、群众的信任以及家人的支持。现实中,有些干部太把自己当成“官”了,任职文件一下来就官架子十足,趾高气扬,忘了自己是“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的人民“公仆”。要知道“离开了位子,你什么都不是”,没有人民群众授予的权力和职位,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领导干部本事再大也是“无用武之地”。
四是对待群众要有敬重之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共产党员是先锋战士,但是永远不能忘记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显然,只有清醒认识“自己也是百姓”,才能真心做到“莫以百姓可欺”。那些心中没有群众的人,必然是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甚至欺压群众,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最终遭到历史唾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