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从九方面看中国当前经济形势(3)

厉以宁:从九方面看中国当前经济形势(3)

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的制度红利、最大的改革红利

社会和谐红利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改革的深入而逐渐涌现出来的,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有很多必要的改革措施。但是,社会和谐红利是我们体制优越性的表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由此带来的红利,其他国家一样可以有。社会和谐的红利才显示我们制度的优越。围绕这一点我们要扫清改革路上的障碍,首先要扫清阻碍社会和谐的障碍,通过深入调研,知道社会和谐的障碍在什么地方。

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如果没有改革,二次分配再好也没有用。初次分配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给农民以产权。农民有了财产,才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八大以后,2012年11月,笔者带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在浙江考察,当地土地确权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嘉兴农村,看到地上全是放过鞭炮之后的纸屑,农民情绪很高涨。老人告诉我们,简直和当年土改一样。土地确权了,农民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上的使用权,宅基地房子的房产权,三权三证。有了这些之后,农民心里踏实了,积极性增加了,养殖业发展了,种植业也发展起来了,农民外出打工之后土地流转了,宅基地上的房子拆掉了重新盖,有些人家盖有四层楼高的房子。他们说,第一层出租给人家开商店,再出租第二层,剩下上面两层自己就够住了。城里上班族和大学毕业生都在这里租房子。嘉兴市在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之比是3.1∶1,土地确权以后是1.9∶1。变化这么大,是因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了,他们有多种多样的收入。

还有以前没有想到的好处,耕地面积经过土地重新丈量和确权以后,增加了20%。耕地增加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当初承包的时候土地有好有坏,坏地两亩折为一亩,现在经过30年的承包以后土地质量都改进了,好坏地都差不多了,所以这次土地重新丈量确权是一亩算一亩。二是过去土地中有田埂,田埂不计入土地,田埂两边遮太阳的地方也不计入土地,现在不一样了,用拖拉机了,不用牛了,田埂拆掉了,铲平了,重新丈量之后,土地自然增加了,因为田埂都没有了,田埂两边遮太阳的地方也没有了。三是当初有农业税,所以农民少报,一亩三分地就报一亩,家家如此,谁也不会按实报。现在,没有农业税了,谁少报,那才是傻瓜。家家都实报,因为少报后,你将来土地出租、土地入股都会少拿钱,当然要实报。所以丈量土地后,土地面积增加了。

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双方力量对等化。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地位不均等。每个出来打工的人,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是单个人,属于弱势;而雇主是大企业,是强势一方。国外可以看到工会的作用很大,中国的工会作用也很大,但工会有时不管农民工,农民工没入工会,因为他们不是市民。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走向联社。在农产品供求方面,单个农户作为供方,处于弱势,而采购商是强势。采购商的力量大,让农民很无奈。在国外有农业合作社,还有联社,联社的势力很大。笔者在丹麦和荷兰考察的时候,看到联社有自己的车队、船队、仓库、冷藏库和自己的码头。而我们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处在兴起阶段,规模比较小,以后要走向联社,这样,农产品销售价格就有可能提高了。

教育制度要加快改革。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是非均衡的。人均教育经费是城市多、农村少。农村的义务教育校舍差、设备差、师资差,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差,读高中的比例严重低于城市,读大学的比例就更少了,所以呈现一种“职业世袭化”状态,农民工的儿子还是农民工。所以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还要下功夫。

二次分配也很重要,不能忽视。不过在中国现阶段两种户籍并存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保障应该着重城乡一体化。在西方国家有一句话:“一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补”,就是说,一次分配形成了收入差距,二次分配就进行弥补。而在中国不是这样,一次分配有了差距,二次分配却扩大了差距,因为城市职工有公费医疗,农民工连合作医疗都不一定能保障,等等。所以,城乡社会保障要一体化。

至于其他的调整,笔者以为并不是那么急,比如遗产税的征收,它的前提一定要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个人财产登记制度都没有搞好,凭什么收?否则,每一笔遗产征税,都会纠缠不清,税务部门有这么多人力吗?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完善以后,税率还要合理,门槛要适度。因为中国和外国不一样,外国资本主义搞了那么多年了,中国不同,老的没有什么遗产,年轻一些的听说要征收遗产税,他们就会转移掉,或者花掉了。所以,遗产税率一定要适度。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