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改变了乡村政治格局
土改过程实际上成为新政权动员农民起来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运动。而广大农民被动员和组织起来后,必然带来乡村政治权力的变动,带来乡村基层政权的更替,带来乡村政治权威的转移。原来为地主富农把持的乡村基层政权,通过土地改革运动,被新崛起的农民积极分子组成的新政治势力所替代。地主阶级不仅土地财产被没收,在经济上被彻底打倒,而且在受到严厉的政治批斗之后,在政治上也丧失了以往的权威。土改运动后的乡村基层组织,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翻身农民所掌握。
翻身农民被组织进农民代表会、农民协会,成为新组建的乡村基层政权的骨干力量。在农会的基础上,各地先后建立了乡村人民代表会议。会议代表大多是由各村群众大会直接选举出来,具有充分的群众性。乡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乡村政府,乡村政府执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并受其监督。这样,通过人民代表会议这种组织形式,土改过程中获得经济解放的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实现了当家作主的夙愿,乡村基层政权牢牢掌握在广大农民手中。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整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乡村政权,控制了以土地为核心的社会资源,并引导农民参加各种群众运动,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有效地灌输到广大农民思想观念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号召力和政治影响力得到了强化。国家政权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会及新建立的乡村基层政权,有效地深入到最基层的乡村社会,使国家职能范围和行政领域扩大。这种新型乡村政治格局及党和政府在土改运动中获得的这种政治权威和政治资源,成为日后引导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强大力量。
土地改革带动乡村社会习俗变革
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动,建立在其上的旧的社会规范及社会风俗随之动摇。传统的社会规范受到猛烈抨击并被改造,其对农民的约束力不断弱化,逐步形成了与新的土地制度和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新的社会规范、新的风俗时尚和新的价值观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