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入实践群众路线的几个关键点(3)

更深入实践群众路线的几个关键点(3)

三、“深入而不得法”,呼唤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再创新

近些年来,我们在联系群众的载体上做了很多文章,“千名处长下千村”、“万名干部走基层”、“跑着干”工作法、党组织服务民生等等,应该说取得了很大进步。所以,习近平同志才说,“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些好载体有时候也未必出实效,常听下去的同志说,你去了,人家就希望直接修桥修路,给钱给物,别的不需要,呆在那儿,也不欢迎。真是这样吗,怕是形式上深入了,却在方法上还没有得法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群众的新变化不够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多元,自我意识增长,民主观念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对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已逐渐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所取代,对今天党领导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再感恩戴德去歌颂,而是认为这是执政党和现代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不再认为是党和政府养活了人民、赐福群众,而是人民群众作为劳动者和纳税人养活了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有权利来监督批评党和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认同和利益认同,其实,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不少干部还不理解,还不适应。

二是对群众工作的手段本领掌握的不好。过去做群众工作主要是从思想方面着眼,不太重视人们物质利益。现在搞市场经济,思想工作比较难做,经济手段就要凸显出来,要靠物质手段开展群众工作,甚至有的提出“一切矛盾都可以用人民币解决”的观点,认为所有的群众问题都可以用人民币“搞定”。反过来,要做做思想沟通了,又发现沟通不了了,你用的是官方话语是学术语言,在老百姓那里不是官话就是套话,反正是听不懂的话。

怎么办呢?方法创新,通过方法的灵活多样,把服务群众与引领群众统一起来,把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打通开来,真正体会“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境界。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和领导科学,本文为2013年吉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②]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48页,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