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国企改革五大看点解析(2)

新阶段国企改革五大看点解析(2)

界定企业功能:加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

黄淑和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国资委将按照《决定》安排,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这对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非常有利的,国资委正在研究有关方案。”

据他介绍,目前国资委已就此有了初步考虑:一是在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的基础上,区分企业不同的业务性质,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政策;拟对中央企业的业务,按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进行区分,并据此实施分类考核。二是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远近结合,分步推进、分类实施。

李锦说,如何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是一个难题,比如有的中央企业大部分业务是竞争性的,而只占小部分的政策性业务又非常重要,显现相互交叉状况,使得企业功能精准分类难度加大。“国资委提出根据业务性质、发展阶段制定和完善相关考核办法是符合企业实际的,是应该马上着手做的事情。”

企业内部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等痼疾,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对此,黄淑和明确表示,国资委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加快推进规范董事会的建设,并选择几家央企进行董事会直接选聘和管理经理层试点;加大中央企业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央企所属企业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的规范管理。

李锦认为,董事会制度建设与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出资人代表与职业经理人的行政待遇和薪酬待遇应当分开。作为出资人的代表由上级任命,职业经理人更多从市场产生,由董事会聘任和管理,而不是政府聘任,这是发展趋势,可是现在符合条件的央企职业经理人和优秀企业家非常缺乏。“将来必然要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并给予职业经理人相应的薪酬,从而调动积极性、激发活力。”

提高上缴红利比例:符合国企之义、百姓之盼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备受关注。

黄淑和说,国资委正在配合财政部并商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提出2014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再提高一定上缴比例的具体实施方案。国资委将根据中央企业改革进程和企业效益状况,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最终到2020年要提高到30%,并通过公共财政的统一安排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70.83亿元、支出929.79亿元,但用于民政支出的只有50亿元左右,绝大部分都在企业内部循环。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并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企应尽之义,也符合百姓之盼,提高到30%的目标必须不折不扣按时实现。但也应看到,国有企业‘卸包袱’、发展新兴产业等都需要资金投入,同时企业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上缴比例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避免‘杀鸡取卵’。”彭建国说。(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何宗渝、马姝瑞)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