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央赋予上海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历史使命,也是上海提升干部能力建设的难得机遇。日前,本报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联合举办“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上海干部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将与会者发言和观点予以摘登,希望引发更多思考。
政府转型取决于干部转变
朱亮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第三分校校长)
自贸试验区正在进行的种种跨越和突破,特别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进而孕育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挑战的并不是市场的微观主体——企业,而是如何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各级干部综合素养上的全面“三新”,即思想理念的创新、固有知识的更新、实践本领的革新,以此推动我们的干部从管理控制型转向人本服务型,从事前审批型转向事后监管型,从问题决策型转向依法行政型,从直接全面担责到有效管理协调。服务于自贸区建设,不断加强干部能力转型升级的研究思考,将为党校、行政学院的办学提供有益的需求导向和教学启示。
多些战略意识、战略能力
鞠立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自贸试验区的政府职能转变及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全面提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几个方面的能力:研判把握大势的能力、学习研究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灵敏反应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引领舆论和掌控局势的能力等。这就要求,大力提高干部的思维意识和素养素质,培育和提升执政意识、使命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清醒把握社会和时代发展变化趋势与要求,特别是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要深入实际,坚决清除清谈浮夸、追求形式等官僚作风。
敢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
潘文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各级干部一要敢于担当责任,二要善于担当责任。缺乏敢于担当责任的意识,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就会减弱;但在敢于担当后,还必须善于担当,依靠智慧和能力最有效地应对好风险,保证改革创新平稳推进。敢于担当责任主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要依靠提高党性修养、重塑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而善于担当责任的核心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譬如,在制度方面,要着力建设规范、透明和富有约束力的法制环境;要加快建立各类风险的预警、监控和评估管理体系;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通过配套改革化解风险等。
落实“四个注重”关键在干部
顾洪辉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建设自贸试验区要坚持“四个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国际化,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建立自贸试验区,就是从当前国际形势出发,主动选择特定的区域进行改革开放的试点,表明中国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诚心,同时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培育共同发展的新平台、新空间和新优势。
二是更加注重市场开放,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自贸试验区制定并试行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市场主体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宽松环境。
三是更加注重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政府自身改革。以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对内对外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到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实现“一口受理,综合办理”,推动政府服务和管理效能的提高等。
四是更加注重法治化,进一步构建投资与贸易的新的制度框架。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 《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部法律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上海市人大通过了暂时调整实施本市地方性有关规定的决定。上海市政府发布实施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管理办法》,并已启动《管理条例》制定工作等。
要落实“四个注重”,关键在干部。在干部能力建设上,要突出做到和提高的方面是:宏观思维、全球眼光,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放在打造经济升级版、融入全球化的高度上予以考虑;创新意识、学习能力,自贸试验区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都有变化,不学习不行;法治意识、专业水平,自贸试验区探索实践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需要有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精神和专业知识,必须摒弃人治思维和习惯的行政命令。
(作者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