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建设呼唤干部能力提升(2)

上海:自贸区建设呼唤干部能力提升(2)

干部要具备五大能力

李兆杰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主要由上海层面全力推进,这样的决策方式效率高、推进快,对上海的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创新的能力。要突破思维常规和经验定势等束缚,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游刃有余的能力和水平在各项工作中创新思维,提出新思路、探索新途径。特别要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和国际投资贸易的新规则,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综合监管等四个领域开展制度创新。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领导思维将从习惯性地运用行政思维和行政手段向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转变。这是与国际接轨最根本的要求,是建设自贸试验区必须具备的干部能力。

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必须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要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科学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干部的开放意识,培育国际大都市的宽广视野和胸怀;积极把握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规律。

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国际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国际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干部高度重视提高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既要紧密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来观察和分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又要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进程,同时还要努力避免国际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国际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各个文化族群的人们能否进行充分交往并逐步相互理解、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是否具备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求干部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作者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

“三四五”克服本领恐慌

张兆安

自贸区建设能否取得圆满成功,不仅需要内外部各种环境和资源的全力支撑,而且需要各级干部能力建设要能跟得上。具体来看,可以从“三个视野、四种意识、五项能力”角度进行必要的素质培养、教育培训、能力提升等,克服本领恐慌。

三个视野的熏陶,即“世界眼光、中国眼界、上海眼力”的熏陶。也就是说,各级干部必须对世情、国情、市情有着深刻了解和全面把握,如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把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对上海推动创新转型的把握等。此外,还要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大局观、新思路、新办法。

四种意识的增强,即增强“创新、协同、服务、责任”四种意识。在创新意识方面,不论是自贸区建设,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破解,唯有开拓创新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协同意识方面,自贸区建设不是孤立的,它同浦东新区、全市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需要上下协同、内外协同,形成合力。在服务意识方面,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各级干部从过去的“朝南坐”转向“朝北坐”,增强服务经济、社会、企业、群众的意识和本领。在责任意识方面,必须各负其责,坚决杜绝各种推诿和扯皮,不仅各扫“自家门前雪”,还要兼顾“人家瓦上霜”。

五项能力的强化,即强化“学习、实践、执行、沟通、服务”等五项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应该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在实践能力方面,应该注重实践,否则就会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群众。在执行能力方面,必须依法依规行政,防止出现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在沟通能力方面,各级干部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与各类企业、与不同人群的有效沟通,在上下之间、横向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也应该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服务能力方面,要转变各级干部的服务理念,提升各级干部的服务能力。

(作者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经济年鉴》主编)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