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以表达对领袖的无限缅怀和敬意。
——编 者
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可以说是从“不期而遇”到“出其不意”。
说“不期而遇”,是指中国并不想跟美国打这一仗。不想打又不得不打,决策就非常艰难!
周恩来曾说:“毛泽东下这个伟大的决心,是根据科学的预见、实际的分析”。彭德怀也说过:“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这个伟大的决心 成就于远见卓识
中国对朝鲜半岛没有任何企图,不愿意、更不想与美国对抗。解放战争中尽管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但中国共产党还是避免跟美国正面对峙。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毛泽东就对35军在占领南京的第二天擅闯司徒雷登住宅提出批评;解放上海时,又把“没有中央命令不得向外国军舰发炮”,作为“至要至要”告诫部队。
但是,在避免跟美国发生冲突的同时,毛泽东对帝国主义的本性又有着清晰的认识。他在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革命胜利后,国外矛盾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6月15日的新政协筹备会上又指出:“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他们还会要互相勾结在一起,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反对中国人民。”因此,“决不可因为胜利,而放松对于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们的疯狂的报复阴谋的警惕性”,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粉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的任何一项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
朝鲜内战爆发的第3天,也就是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立即宣布派空军和海军支援南朝鲜,同时命令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并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谴责北朝鲜的“侵略”,随后以美军为主的16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美国此举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这恰恰印证了毛泽东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7月初,美军地面部队入侵朝鲜后,毛泽东立即洞察到朝鲜战争有扩大和长期性的可能。尽管当时朝鲜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美李伪军节节败退,但毛泽东未雨绸缪,从最坏处着想,做好了战局逆转的准备。根据他的提议,7月13日,组建了东北边防军,随后立即将驻河南等地的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加上第42军(原在东北)和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及3个空军团等共255000人,调往安东(今丹东)、辑安(今集安)、本溪。8月上旬,东北边防军完成集结并开始整训。9月6日,第50军又编入东北边防军。毛泽东后来讲起这件事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3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军,总共有5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并表示:“可惜那时候只有5个军,那5个军火力也不强,应该有7个军就好了。”
8月,朝鲜战争呈胶着状态。这时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美国有可能在朝鲜侧后海岸登陆,截断人民军退路,并提醒金日成应在仁川地区构筑坚固的防守阵地,以抗击敌人登陆。8月4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8月18日,毛泽东又电高岗,要边防军务必在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随后,根据聂荣臻的建议,决定将第9兵团和第19兵团分别调到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策应东北边防军。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作出了“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的重要判断。出兵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
这个伟大的决心 成就于深思熟虑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逆转。9月29日,美军进抵三八线。
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参加完国庆大典回到中南海已是深夜,周恩来急忙送来一封金日成的救援电报。毛泽东接过电报,仔细地看了两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朝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阵营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其目的不仅是阻止李承晚集团崩溃,而且要借机集合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先占朝鲜半岛,继而进攻中国及其他国家,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我们不能不出兵;而且朝鲜人民发出紧急求援的呼吁,我们亦不能见死不救!
毛泽东清楚,出兵朝鲜意味着新生的中国要与头号帝国主义美国较量,风险极大。但他更清楚,战争的胜负还取决于战争的指导者能否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毛泽东把美国的军事优劣概括为“一长三短”。“一长”是指“铁多”,“三短”是指“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毛泽东深知现代战争打的是钢铁,敌“钢多气少”,我“气多钢少”,要战胜敌人,就要扬我之长。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这些话既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又把战胜美帝国主义建立在可行、可靠的基础上。
中国出兵朝鲜,毛泽东的心中有一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因为这个时候,从政治上、道义上讲,志愿军都师出有名,在世界上更站得住脚。而美国关于中国出兵最佳时机“是在美、李军队节节败退的七、八月份,以后就不会出兵了”的判断,则仅仅是从军事上考虑的。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但政治上站得住,而且军事上还出其不意,收到了最佳效果。
美军进抵三八线的第二天,毛泽东就让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凌晨1时,周恩来又对麦克阿瑟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一事,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再次对美国当局提出强烈警告:“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然而,美国当局把中国的严正警告当作恐吓,根本不予理睬。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彭德怀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所说:“美军一过三八线,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