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宫殿亭台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姆院,即谒见院,四周有门廊,门廊之间有御用凉廊,直通皇宫。皇宫北侧是卡斯庭院,即私人会客庭院,通称珠宝殿。其他著名古迹有阿努·塔拉欧宫、比尔巴尔宫、焦特·巴伊宫以及班杰默哈尔,后者共四层,呈塔型,使人联想到佛教寺庙。城中遗留下来的宫殿、政府行政机关、清真寺等宗教设施,以及庭园、图书馆和医院等,是珍贵的建筑历史博物馆。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城是经过仔细区划的、并且具有相互垂直轴线的城市,在建筑遗迹中,宫殿建筑内容是最为丰富的,它显示出了设计者杰出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整体给人们带来庄重的感受,其中包括印度最大最知名的渣墨清真寺。位于旧德里东北角的渣墨清真寺是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渣墨”的意思是“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渣墨清真寺由夏杰罕帝王组织庞大的工匠群建成,1650年动工,5000多名工人前后共建了6年时间,耗资100万卢比。
渣墨清真寺被称为“建筑奇迹”,它建在一座岩石小山的高台上,距离地面大约有9米,全寺没有使用木料,地面、墙壁、顶棚都采用了精工细雕的白石,用铅灌封,十分坚固。寺院所用的石料选材极为严格,颜色配搭很讲究,在通体洁白的大理石之中,又杂以黑大理石条纹,黑白相间,优美醒目。清真寺四周是红色砂岩墙,更衬托出它的宏伟。远远望去,三座弧形突起的白色圆顶和两支高耸的尖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雄伟壮丽。它有三个大门可以通向寺的主体,其中最大的是东面的大门,它专供帝王进出。寺顶部有三座白色大理石穹形圆顶,上面点缀着镀金圆钉和黑色大理石条带,在蓝天下显得分外皎洁。南北两支高耸的尖塔名宣礼塔,用红色沙石和白色大理石交错砌成,塔内有130级台阶,游人可登上塔顶,观看旧德里的闹市景观。
清真寺四周是红色砂岩墙,更衬托出它的宏伟
寺内正殿坐西向东,正中有一块洁白的大理石板,上面用黑色大理石镶嵌上“麦加”(伊斯兰教的胜地,在沙特阿拉伯境内)两字,黑白分明,分外肃穆。德里曾是穆斯林聚居的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后,大批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但在德里还拥有大批穆斯林,渣墨清真寺是他们做礼拜的场所,每天有大批穆斯林来到这里念诵《古兰经》。1857年民族大起义时,英国殖民军对起义的德里人民进行报复,曾封闭大清真寺达5年之久,甚至扬言要炸毁它,当德里人民交付20万卢比后,才得以回到穆斯林手中。每到礼拜日,特别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穆斯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朝拜,把清真寺门前挤得水泄不通,数以千计的头戴白色帽子的教徒,排列整齐,跪在地上虔诚祈祷,一望无际,蔚为壮观。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巨大工程,它更以自身的质量、规模、建筑风格的变化多端而为后人所瞩目。这里的建筑并不是简单随机地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了富有节奏感的建筑群。它的建筑风格清新而富有创造力,如同其它保存下来的莫卧尔帝国的古建筑一样,城内的大多数建筑物将印度和伊斯兰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主流建筑一般采用印度风格的梁柱并配有穆斯林式的拱顶。总的来说,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的局部建筑其风格、布局要优于整体。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的局部建筑其风格、布局要优于整体
因为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创建之初缺乏认真的勘测和长远规划,建成不久就遭到了遗弃,这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也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