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数字里的“法治中国” (2)

盘点2013,数字里的“法治中国” (2)

环境污染:立案量是“过去10年”总和

数字: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6月以来,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近300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超过近5年总和;公安机关立案侦办247起,相当于过去10年立案总量。

年初年尾“霾锁中国”、云南昆明矿厂附近出现“牛奶河”……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回首2013年,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坦承,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一度,一些环境污染案件会因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诸多“高门槛”,而被挡在《刑法》之外。2013年6月,《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解释》中详细列举了认定“严重污染环境”的14项标准,让一些环境污染犯罪不再“以罚代刑”。

《解释》的威力是巨大的,“相当于过去10年的立案总量”只是一个注脚。2013年11月,公安部与环境保护部又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对“一定区域、一定时段严重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了联动执法这剂猛药。

目前,浙江、山东、河北、昆明等省市已经探索建立了环保与公安联动执法机制。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介绍,倾倒危险废物、企业偷排偷放和生态破坏类三类案件,将成为两部门“联动打击”的重点。

严惩贪贿:查办“蛀虫”逾3.6万,大案占八成

数字:2013年1月~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7236件、36907人。大案21848件,占立案件数的80.2%;要案2257人,占立案人数的6.1%。其中,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6510件,涉案总金额55.1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之风愈刮愈劲。从治理“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腐败”,到发出“月饼禁令”、“贺卡禁令”、“烟花爆竹禁令”狠刹用公款送节礼不正之风,再到媒体梳理出的“一年间17位省部级高官‘落马’”,“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态势,使2013年,成为当之无愧的反腐年。

反腐,重拳出击凸显的是法治力量。

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这些领域的腐败,以贪污贿赂为大宗。国家工作人员截留侵吞、中饱私囊之举,令老百姓深恶痛绝。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披露,2008年1月~2013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逾15万件,超过16万人被提起公诉,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77亿元。

2013年,反贪污贿赂不惧“老虎”。据《报告》透露,5年来,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368人,其中厅局级1029人、省部级以上32人;立案侦查贪污受贿100万元、挪用公款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达4834件。仅2013一年,据统计,大案就占立案件数的八成。

2013年,反腐中贯穿着群众路线。《报告》披露,检方立案侦查的案件中,群众举报占32.1%,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举报体系正在构建。

“坚持把人民群众关注点作为反贪污贿赂工作的着力点”,是2013年反贪工作“重中之重”,去年1~11月,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救灾、涉农等领域,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6510件、23017人,分别占立案总数的60.6%和62.4%。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