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领袖人物的是非功过

科学对待领袖人物的是非功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中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大家集中谈到一点,就是讲话在科学评价历史人物、郑重对待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方面,全面深刻,客观公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讲话在坚持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和党的历史作了新的高度概括。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进行了拨乱反正工作,1981年通过的历史决议,是对党的历史深入研究的结果,体现了科学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在指导历史决议起草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历史决议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作了彻底否定,明确指出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历史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功绩。在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和功过的基础上,我们党根据实际和历史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作了高度评价,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同时也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在于他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所作的一次新的重申,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性和现实针对性。这与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论断,是一以贯之的。

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评价,应采取历史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要从它的历史形态去观察,一切都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懂得对立和统一的法则,对过去和今天进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分析。在新旧事物之间,既要看到它们的区别和矛盾,又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和承续,忽略了任何一面,都将是对历史的背离和歪曲。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