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还要防范“牛栏关猫”

建章立制还要防范“牛栏关猫”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由。”这为我们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明确了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必须警惕和防范“牛栏关猫”式的制度失效问题。

“牛栏关猫”起不到应有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制度建设,深刻影响着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以充分体现的重要保证。如果我们制度的“笼子”扎不紧,“牛栏关猫”,就会造成制度失灵失效,就会危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从当前来看,大多数地方和部门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确立了“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理念。但在一些单位或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存在制定制度疏漏笼统、落实制度不够严格等问题。表现在: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往往原则性要求多,操作性措施少;实体性内容多,程序性规定少;事前安排布置多,事后检查追究少。有的制度自身存在缺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从而造成有空子可钻。

“牛栏关猫”给制度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它导致不少规章制度成为摆设:不仅使制度措施执行不严格,反而严重消解了人们对制度的敬畏和认同,刺激更多的人想办法钻制度的漏洞;不仅造成制度失效或失灵,还在客观上对那些违反制度的行为提供某种“掩护”,使这些行为在所谓的制度框架下得以安然存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彻底解决制度建设中的“牛栏关猫”问题。

“牛栏关猫”是制度建设上的形式主义

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现在,一些地方或部门的规章制度写得很全面,看似很有力度,但仔细研读、观其实际效果,却可以发现其中的大而无当、模棱两可、华而不实。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环节没有真正走群众路线,存在形式主义。

在制度设计之前,没有深入群众,充分了解各方面、各层次人群的情况和诉求,导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缺乏对事物客观、真实、全面的认识。一些地方或部门把制度建设作为面子工程,看起来制度很完善,实际上只是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却因“牛栏关猫”、漏洞百出,而从未真正进入贯彻实施阶段。

在制度形成之后,没有把制度的贯彻落实交给群众,让群众关注制度、监督制度的运行状况。一些地方或部门出台了一大堆规章、制度,但相应的监督机制却存在诸多漏洞,既没有“监督岗”,也没有“高压线”,更没有划定几片“触雷区”。有的地方虽然聘请了监督员,但实际上并没有赋予其实质性的监督权力。

在制度执行阶段,一些人千方百计利用制度漏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制度的“牛栏”一次次地跑出个人和部门利益的“猫”,以致监督就像“牛栏”的栅栏,虽然有,却细致精密不起来,自然关不住“猫”。

此外,一些制度过去管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发文机关却没有及时废除或修订;一些部门之间未经协调,分别制定出各自的规章制度,导致有些规定相互矛盾。因此,在制度建设中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加强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