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转型跨越,文化先行,就是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硬实力,让文化大产业成为转型新支柱,让文化大发展成为和谐助推器。面临转型发展重任的山西,实现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目标,必须正视文化的力量,激发文化的创造力,增加文化的感召力,努力创造先进文化,优先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的优先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开路奠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推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转型跨越,文化先行,就是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硬实力,让文化大产业成为转型新支柱,让文化大发展成为和谐助推器。面临转型发展重任的山西,实现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目标,必须正视文化的力量,激发文化的创造力,增加文化的感召力,努力创造先进文化,优先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的优先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开路奠基。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硬实力
文化本身蕴藉着两种力量:一为软实力,即强大的精神塑造力,包括民族凝聚力等情感力量。一为硬实力,即与产业融合后的聚变力量,包括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等等。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民族根基和社会财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载体,是一个国家价值观的确认。与此同时,文化价值经过积累、优化配置,又能够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流通交换,实现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文化产业范围具有广泛性,具有强大的扩散效应。文化产业包括核心层、相关层和外围层,有数十个子产业;从产业链看,它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对其上下游产业均能起到带动作用,产生扩散效应。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商品市场基本饱和的背景下,社会富余资金找不到合适的出路,而文化产业则逆势而上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正是由于文化产业所兼有的集聚与扩散效益。有迹象表明,山西大量民间资本正在流向文化产业。在未来几年内,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将会持续得到显现。
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性。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这个定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文化与产品的融合,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和产业的形态,增加了经济收益。现在不少地区为促进农业经济,将农业生产与观光农业相结合,以农业观光、农家乐等形式重新整合农业资源,传统农业的经济价值得以提升。目前,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产品和产业形态进行包装,在山西还处于发展初始阶段,进一步挖掘、加工和改造山西的产品内涵和产业形态对提升山西经济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让文化大产业成为转型新支柱
推动发展质量的提升,一个根本的路径在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也就是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增加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又要增加文化中的经济含量。
文化产业市场空间巨大。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有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文化产业是依靠地方独有的文化资源开发出来的,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甚至与经济周期呈负相关性。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动荡加剧,经济下滑压力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却维持了以往三年的增速。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刻地说明,文化不仅能够以产业的形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且能够承担起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重任。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400美元,山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达到4700美元,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呈“井喷”之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显在的巨大经济价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