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 (2)

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 (2)

此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军费开支庞大,财政赤字连年增长。为弥补赤字,除立下各种名目的税收外,大量印刷纸币,结果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城里的在业人员发了工资,赶快买粮食,不然第二天再买就比头天少得多。农民的生活更悲催,不少人常以草根、树皮充饥。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老百姓的生活没法再继续下去,再加上国民党政权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统治,老百姓怨声载道,国民党完全失去了民心。国民党政府的垮台,固然是因为人民解放军力量的日益强大和作战指挥得当,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其不顾老百姓死活,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与那时的国民党完全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由于建党之初就抱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所以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在民主革命时期,不仅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而且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吸取智慧和力量,改进工作。在共产党局部执政的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既要抵御外侵,又要发展生产,支援部队,改善民生,相当困难。相比之下,抗日根据地的状况要好些,所以改善民生的工作也做得多些。粮食短缺是根据地的最大问题,经过采取各种措施,各根据地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如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从1937年的1260000石增到1944年的1750000石。同时,棉花、畜牧业产量也逐年增长。这样就基本上满足了老百姓的衣食消费,保障了温饱。这个时期,各根据地还不同程度地在医疗、教育普及、社会救助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打仗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共产党没有忘记改善老百姓生活,自然会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得好:“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这就是说,只有党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党放在心上;只有党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党当亲人。只关心群众生活还不够,而且要深入到他们当中,向他们请教,把他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既要改进各级领导工作,又要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靠大家一起搞好工作。在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共产党都是这样做的,形成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到群众中去,不是开大会走过场,而是到小范围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群众中听取意见,也不是做一次,必须不断地做。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特别强调:“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群众路线这件法宝,使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少数人支持的政党变成绝大多数人支持的政党。最终,历史抛弃了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保卫党的生命线

历史选择是历史必然性和人们有目的行动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无误的。但是,被历史选择的事物,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改变了被选择时的条件,就有可能被历史所抛弃。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新中国建立后,党努力保持和发扬被历史、被人民选择时的条件,努力把国家保卫好、建设好。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新的成绩。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说得明白:“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的努力。因此,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党的领导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党能否把群众的经验和意见,经过分析和概括,系统地集中起来,变为党的主张,又经过党在群众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变为群众自己的主张和行动,并且在群众的行动中对党的主张加以检验、补充和修正。党的领导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在这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限反复的过程中,使党和群众的认识不断地提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前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