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 探索列宁思想时代新内涵(3)

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 探索列宁思想时代新内涵(3)

1922年12月至1923年3月间列宁写成的最后五篇论文和三封书信,被称为“列宁政治遗嘱”,实质上是他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后构想,其中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改革的重要思想。“它是社会主义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全盘改革计划,将其作为我们改革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生长点,有助于创造新观念新理论,深化中国改革逻辑,吸取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开创一种富有中国特色和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王东说。

如何开创社会主义新体制,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要通过劳动来创新国家、规范资本,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王东表示,美国和西方模式的特点是在资本膨胀后,绑架国家、控制劳动;苏联模式的弊端则在于压抑生产力发展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解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超越苏联国家垄断、国家资本化模式,又要超越美国资本垄断、资本主体化模式。”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处理劳动、资本、国家三者关系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实践难题的重要思路。

在经济改革方面,列宁的一个突出贡献是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解决了“市场”和“社会主义”水火不容的体制运行难题。在政治改革方面,重点是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受贿,让普通工人、农民积极参与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文化建设方面,列宁认为文化落后的俄国,只有实现文化革命,吸收和改造人类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才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晚年的政治构想贯穿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体化的基本思想和“全盘改革”的原则,这无疑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资源。

“我国改革的主要理论渊源和理论根据,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科学社会主义;改革之路的深刻根源首先在于社会主义自身发展之中,在于马克思主义之中。”王东表示,只有从理论上澄清这些问题,才能使改革始终保持正确航向,彻底战胜各种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改革实质的歪曲。

受访学者表示,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促进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