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发展的新内涵表现为首都发展的新使命、新风格、新面貌和新风采—— 论首都发展

首都发展的新内涵表现为首都发展的新使命、新风格、新面貌和新风采—— 论首都发展

首都发展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城市总规》)的批复中提出要“明确首都发展要义”。与北京发展相比,首都发展站位更高、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刻,其基本内涵就是要随着时代发展进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持续回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的首都发展两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首都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首都发展新的内涵和外延。

“十三五”时期,《城市总规》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确立了首都城市“四个中心”战略定位,首都发展两问得以根本性破题。“十四五”和更长一段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北京要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首都发展,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北京行动持续回答习近平总书记首都发展两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京形成生动实践。首都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一定会在“十四五”和更长一段时期的首都发展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完善。

首都发展新内涵

首都发展新内涵,将形成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而编制的北京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体现在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安排中。首都发展的新内涵表现为首都发展的新使命、新风格、新面貌和新风采。

新发展阶段与首都发展新使命。准确认识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前提,也是确立首都发展新使命必须完成的功课。概括讲,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和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与之相对应,首都发展新使命必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都和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这两项新使命成为首都发展的桂冠,既骄傲自豪,又责任重大。

新发展理念与首都发展新风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概括。不但每一个理念都有鲜明的针对性,成功矫正了经济发展的航向,而且五大理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动机。首都发展的实践,务必把五大理念作为一个整体,全面体现在首都发展中,让理念通过行动,化为首都发展的新风格。

新发展格局与首都发展新面貌。对于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认识、辩证理解、科学把控,不能有任何片面性。新发展格局是全国的大格局,但也和地方息息相关。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京津冀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认识局限和体制掣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主动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北京主动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消灭堵点、打通节点,就会形成首都发展新风貌。

展示“都”与“城”有机融合的首都发展新风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有着内在的辩证联系。“十四五”和更长一段时期,只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处理好北京“都”与“城”的关系,就一定会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展示出首都发展的新风采。

如何谋划首都新发展

对标对表国家部署,首都率先实现国家目标。要和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标对表,将北京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纳入国家规划体系,使其地位准确、有机衔接。中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那么,北京就要对照国家目标确立首都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北京到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特别是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为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作出应有贡献。同时,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标准和要求上,要高于全国水平,位于各大城市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善。

巩固“十三五”成就,开辟“十四五”前景。“十三五”时期,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首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城市战略定位和超大城市治理上,理清了思路、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制定了规划,在城市布局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战略性进展,大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超大城市治理初见成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已经从城市发展变化中深切体会到了“获得感”。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开辟“十四五”前景,不仅要向前看,发现北京的新机遇新挑战,还要特别强调“十三五”取得成就的巩固和扩展。按照《城市总规》要求,有些尚未完全到位,需要继续完成;有些根基还不牢固,需要进一步夯实;有的只是刚刚起步,一系列难题还有待破解。北京作为首都,有着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特殊性,别的地方的成功做法,不一定适合北京,一定要保持对首都发展认知的定力。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谋划首都新发展,还要坚持从北京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扬首都业已形成的优势,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也要勇于直面不足,发现自己现存的短板和弱项,把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结合起来。首都发展尚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找准、挖深,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务见成效。

严守首都发展的红线和底线。谋划首都新发展,必须严守《城市总规》确定的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这三条红线,以及涉及城市安全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底线,必须在首都发展中反复强调。

大力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首都发展,当然包括经济发展,而且是首都发展的主要方面。今年8月以来,中央先后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为北京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首先,从“四个中心”“四个服务”看,北京经济应该是服务经济,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经济、国际交往经济和科技经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服务经济,更多地体现在提供政务服务保障和包括基础设施和市民生活的公共服务上;其他功能区的服务经济,更多地体现在各种适合在首都发展的新业态与金融服务、科技服务、营商服务的融合上。其次,国家确定北京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并设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北京发展服务经济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特别强调要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再次,大力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城市总规》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做出了战略安排,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北京发展经济应该着眼于与周边城市建立有机联系,当好群主,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宽广的胸怀,充分释放“四个中心”“四个服务”的能量,建设好现代化都市圈,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最后,建设京津冀协同开放的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指出,国家支持在北京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这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经济的新属性,为北京服务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