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淞:要重视研究党史学的基本问题(2)

欧阳淞:要重视研究党史学的基本问题(2)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党史研究的理论指导以及理论借鉴问题。

欧阳淞:研究历史,不仅要回答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学是带有鲜明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保证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真正实现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才能提高党史研究水平,推动党史研究深入发展。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史研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经典作家那些不太符合今天客观实际的某些具体论断可以修改、可以补充,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世界观方法论不会过时,永远是指导我们观察问题、研究学问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有利于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同时,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还是观察和评价历史的显微镜和参照系。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点探讨诸如历史学的性质、对象、任务、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历史材料的收集鉴别,历史著述的编纂,历史认识的检验,史家应有的基本素养,史学研究的方法等问题。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今后开展党史研究必须继续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

所谓加强党史研究的理论借鉴,主要是指在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前提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思辨的眼光,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宝库中,采纳和吸收一切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从而进一步丰富党史学的理论宝库,提高党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党史研究理论借鉴的内容,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着眼党史研究的史学定位,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史学理论和方法。二是着眼党史研究的理论拓展,合理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三是着眼党史研究的丰富内涵,广泛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加强理论借鉴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要树立科学理念,要有理论的定力、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自觉的意识。第二,要拓宽借鉴手段,要通过优化知识结构加强理论借鉴,在博学基础上采众家所长,通过学术创新加强理论借鉴,在“拿来”基础上综合创新,通过实际运用加强理论借鉴,在实践基础上“驾驭借鉴”。第三,要注重理论鉴别,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优与劣,甄别真与伪,要做到学习借鉴但不为其左右,使理论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党史研究的深化和党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第四,要加强组织引导,树立正确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搭建理论借鉴的信息平台,实现成果共享。积极组织学科间、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及时掌握学科动态。第五,要切实增强实效。要切实提高党史研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党史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吸引力,切实提高党史研究者的素质。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党史研究的布局样式问题?

欧阳淞:党史研究的总体布局,是对党史研究内容应从哪些方向、哪些领域、哪些角度展开作出的宏观界定和整体谋划;党史研究的实现样式,则是对党史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作出的具体设计或实际选择。在党史研究中,理论指导主要解决的是根本方向问题,理论借鉴主要解决的是方法拓展问题,而布局和样式主要解决的是战略谋划、战略部署问题。

党的历史是立体的、生动的,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分析、去展现。从时间上看,党的历史表现为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从空间上看,党的历史又表现为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总体来说,正是时间上各个时期的历史和空间上的“三个史”,构成了党史研究的基本布局。当然,党史研究的内容不限于这些,我们还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关注和研究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各个时期的历史和“三个史”,只是对党的历史的类型化总结和典型化界说。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和“三个史”的基本布局之下,还有次级、次次级的具体布局。党史研究从基本布局到中间层次的布局,再到更为具体层次的布局,层层展开、环环相扣,这样就能形成党史研究的完整而立体的研究体系。

布局明确了党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将这些内容用一定的体例和载体表现出来,就构成了党史研究布局的实现样式。主要包括党史专题研究、党史人物研究、党史实录和口述史、党史大事记、编年史、专门史、党史通史著作等等。其中,党史通史属于党史基本著作的范畴,它记载和反映的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研究的是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特点。因此,研究编写党史通史及其他党史基本著作是党史研究布局的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当然,上述样式并没有覆盖全部的样式种类。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拓展新的样式。为确保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各种样式的深化研究也不能平均用力。

无论是布局还是样式,在实践中都必须坚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党史研究的资料准备问题。

欧阳淞:党史资料是记录党的历史活动的载体,是进行党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党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深化党史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充分做好党史资料准备。党史研究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史资料准备的情况。

党史学界一般根据党史资料的存在形态,将其分为三个大的类别。第一类是党史实物史料。主要是党史文物和党史遗址遗迹。第二类是党史文字史料。主要有文件、档案、文集、文稿、报纸杂志、文献资料汇编等。第三类是党史口述史料。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和影像史料。当然,这种分类和区别是相对的,各种史料之间在来源、属性、价值等方面具有相互交叉的情况。

党史资料准备是一项细致而繁杂的工作,包括征集、整理、运用等环节。做好党史资料准备工作,必须一丝不苟地抓好各个环节。首先,要坚持广征博搜,做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其次,要坚持严谨细致,做好党史资料整理工作。包括进行校勘、考订,使党史资料从原始状态进入到规范、标准状态。最后,要坚持征用结合,做好党史资料运用工作。既做好保密工作,又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加大开发开放力度。要及时将征集到的史料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又是如何看待党史研究的著述要领问题的?

欧阳淞:党史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要把研究者的所知所记所思所想以适当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就著述的重要性而言,它是党史研究的成果形成环节,是党史研究所有环节中最为综合、最为关键的一环。

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提高党史基本著述编写水平,要自觉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党性原则与坚持科学精神的统一,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时代和全局高度,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记述党的历史。二是坚持写党的历史同写人民的历史、国家和社会的历史的统一,充分展示党的历史、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史、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这一历史的综合图景。三是坚持写伟大事业同写伟大工程的统一,既写好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的历史,也写好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四是坚持写“党怎么说”同写“党怎么做”的统一,既要把党的思想理论特别是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要作用写清楚,又要把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写清楚。五是坚持写宏观同写中观、微观的统一,既呈现出它的整体,又要呈现出它的局部和细节,既要合理布局又要精雕细刻,把党的历史画卷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六是坚持按照历史本来面貌写历史同站在时代高度写历史的统一。既要如实地把由若干历史事实联系起来构成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又要站在时代高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进而形成新认识,得出新结论。这六个坚持的原则要求,核心意思就是要求我们在党史著述过程中,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认识历史和撰述历史。

什么样的党史著述才能称得上是好的研究成果呢?我感到,党史著述在内容和形式上至少要达到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导向正确,二是结构合理,三是史实准确,四是点评精当,五是逻辑严密,六是文字生动,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创新。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六加一”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对《中国社会科学报》有什么期望和要求?

欧阳淞:《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一份有特色的报纸,同时也是一份年轻的报纸。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报》要借鉴《中国社会科学》办刊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的特色,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科学界。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