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河北: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城镇化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抓好城镇化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城镇化路子走正,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十要十不要”。

新型城镇化是关系我国及我省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城镇化道路转型、积极解决城镇化现有问题的必然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深刻认识并科学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新特征和新任务。

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城乡关系深刻变革的新阶段,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基础条件和背景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加快转型成为经济调整和发展的主线。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逐级递进,以外延扩张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与之相应,过度依赖传统的投资驱动经济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面临转型。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压力叠加,必然对我省未来一段时期内城镇经济发展、就业税收增长、规模空间扩张产生重大影响。

城乡关系“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逐步来临。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呈现放缓迹象,招工难、用工荒不时出现,直接表明我国已越来越接近“刘易斯拐点”期,这标志着我国人口红利将大为下降,城镇化的发展将正式进入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的阶段。这一形势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未来城镇经济发展的常态因素,随着城镇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农村要素收入与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与转移的动力将不断弱化,城镇化发展的微观动力机制开始发生深刻转变。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从区域环境来看,内环京津、外沿渤海的地理区位,是我省城镇化发展的独有特征。现行层级式城市体系管理模式下,京津冀三地各自为政,区域内城镇布局不尽合理,首都北京集中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承担了过多的经济社会功能,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科学调整区域内城市功能定位,增强城市间有机联系,合理疏解首都北京的城市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发展所处的新阶段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经过多年发展,当前我省城镇化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快速发展的中间阶段。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当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时,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城镇化发展十分缓慢;第二阶段为1979年-2000年,城镇化率持续稳步上升,年均增长不足1个百分点;第三阶段为2001年至今,城镇化步入加速期,城镇化率从30.7%增至2012年的46.8%,年均增长约1.5个百分点。从发展速度和态势分析,当前我省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中间阶段。

稳步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但其前期与后期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工业化前期,只要资本积累和投入得到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得到保持,城镇人口的扩充速度也就会得到保障。工业化中后期,由于经济社会转型等原因,支撑经济增长的条件表现得复杂而难得,城镇化的动力也开始变得相对脆弱和多变,较高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实现起来已开始变得困难。我省当前的城镇化发展就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度相对脆弱的时期,属于稳步发展的关键阶段。

转型发展的过渡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自身所蕴含的各种红利将近耗尽,同时随着环境与条件的逐步变化,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开始凸显。此种形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以往注重空间扩张、形式上粗放低效、缺乏统筹考虑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追求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呼之欲出,当前我们正处于由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过渡阶段。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征: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目前,“半市民化”问题突出,大量进城农民工尚未真正融入城市。与侧重土地扩张、投资扩大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不同,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人口城镇化,注重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实质性提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