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带来了“舌尖”上的作风之变,也把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从奢侈浪费的倾向中拉了回来
打饭的窗口前,长长的队伍排出几列,其中不乏县级领导干部的身影;大部分干部用餐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几乎没有剩饭剩菜……笔者近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政府机关食堂看到的这一幕景象,颇令人感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以来,给基层带来的喜人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机关食堂“跑火”的背后,正映衬出党员干部“舌尖”上的作风之变,让人鼓舞。
见微知著。作风的好坏往往在细节中体现。过去,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在高档酒店安排接待用餐,“一桌饭吃掉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的事情也不鲜见。把公款消耗在觥筹交错之间,是对党风、政风的巨大伤害。
现在,无论是公务还是商务接待,用餐一律集中在机关食堂,并严格接待标准。中央“八项规定”带来了“舌尖”上的作风之变,也把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从奢侈浪费的倾向中拉了回来。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为群众服务,机关食堂也回归了服务普通干部的本色。食堂的接待量大了,可费用却比以前少了。以青山湖区政府机关食堂为例,2013年与2012年相比,公务和商务接待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奢侈浪费的风气不见了,勤俭节约的风尚又回来了。
的确,从一年前每天只有600人次用餐,到现在每天都有1100人次用餐,主管食堂的干部们既有“减负”的轻松,更有“增压”的焦虑。他们虽然不用再在高档菜肴上动脑筋、出新花样,但是普通干部“众口难调”,一日三餐很难做到人人满意,要做好服务工作得多下不少功夫。不过,这些新困难却让群众的心里越来越敞亮,因为这细节上的功夫,才是真功夫。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尽管“舌尖”上的作风之变让人欣喜,但是我们依然没有理由“马放南山”。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曾有一家高档餐馆的老板公开鼓励员工坚守,他说:“‘八项规定’最多坚持一年,大家挺住,共渡难关。”现在看来,这个老板的“预言”成为笑谈了,反倒是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要根治“四风”问题,关键还要建章立制、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才不会落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