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八项规定: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中图分类号] D261.3; D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5)07-0013-04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口和动员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抓手,不仅重塑了党风政风,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剖析其蕴含的深刻逻辑,对于继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风建设何以需要徙木立信之举

徙木立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前的故事。在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背景下,徙木立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作风问题不仅是党性问题,更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和人民信任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下,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这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也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如何以实际行动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增强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就党的整体而言,体现党的性质;就个体而言,集中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决定了党的作风建设对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关系党的领导地位。党的作风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优良的作风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不良作风则会影响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之,脱离群众的作风问题一旦蔓延,将对党的执政地位构成严重威胁。二是影响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党的作风和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时代,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维护国家安全,都需要党员干部以优良的作风来支撑。作风不正、效率低下,将直接削弱党的执行力和对事业的推进力。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作风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抓作风建设,可以带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其他方面的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正是以作风建设开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

党的作风建设实践表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往往在高压整治后有所收敛,但稍有松懈便可能反弹。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尽管党中央出台了大量关于作风建设的文件和规定,但“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现象依然存在。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文山会海等问题屡禁不止,让人民群众对作风建设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作风问题的反复性源于多重原因:一是长期执政带来的惰性心理,部分党员干部在安逸环境中滋生了特权思想;二是制度执行的刚性不足,部分规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三是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对党员干部形成了腐蚀。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徙木立信式的实际行动,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刚性约束,才能真正破除作风顽疾。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党面临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公平正义、廉洁高效的期待更高。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更大考验。在这一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出现脱离群众的倾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表现突出。例如,调研中的“走秀式”表演、会议中的空话套话、接待中的铺张浪费,既增加了基层负担,也让群众感到失望。另一方面,“四风”问题还衍生出其他严重问题,如腐败现象、权力滥用等,侵蚀党的公信力。针对这些挑战,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必须以徙木立信的方式推进。只有通过明确的目标、强有力的执行和显著的成效,才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决心和行动,从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正是这一战略考量的集中体现。

八项规定何以能成为徙木立信之举

作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中央八项规定以其清晰明确的目标、率先垂范的严格执行、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刚性严格的制度保障,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

目标明确,直指作风顽疾。中央八项规定的目标设定具有鲜明的徙木立信特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施政承诺;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直击问题要害。这种清晰的目标导向,使八项规定成为一项可检验、可评估的政策,为后续的执行和监督奠定了基础。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简明扼要,涵盖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8个方面。这些规定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切中作风建设的要害。例如,针对调研中的形式主义,要求“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针对文山会海,规定“精简会议活动,提高会议实效”;针对公款吃喝,强调“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这些措施不仅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而且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作风问题的关切,体现了党中央彻底整改的决心。

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徙木立信的关键在于行动的示范性。领导带头的意义在于,不仅展现了党中央的决心,也传递了强烈的信号:作风建设没有例外、没有特权。正是这种率先垂范的行动力,使八项规定具备了强大的公信力和感召力。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从中央政治局开始,高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赴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轻车简从、不搞特殊接待,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真实情况。这种务实作风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中央领导同志在调研、会议、出访等活动中,带头落实八项规定:调研时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会议活动精简务实,压缩时间、注重实效;新闻报道突出实际,避免空洞吹捧。这种上行下效的示范效应,使八项规定不仅是一纸文件,更是一种行动的号召。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形成以上率下抓作风建设的强大声势,推动作风建设全面铺开。

内容广泛,覆盖全局。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虽然针对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但其蕴含的作风建设要求具有普遍适用性,覆盖全体党员干部,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公务接待到文风会风,从调查研究到勤俭节约,八项规定构建了全方位的作风建设框架。例如,在公务接待方面,要求严格控制接待标准,杜绝公款吃喝;在文风会风方面,强调精简文件、压缩会议,提高效率;在勤俭节约方面,倡导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这些要求不仅适用于高级领导干部,也适用于基层党员干部;不仅适用于工作场景,也延伸到日常生活。八项规定的广泛覆盖性,体现了其着眼长远。人民群众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直观感受到党风政风的变化,例如,基层调研更加务实、会议文件更加精简、公务接待更加节俭。这种全方位的改进,使八项规定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抓手。

刚性约束,制度保障执行力。徙木立信不仅需要承诺,更需要兑现。刚性约束的意义在于,使中央八项规定成为一项可信赖的长期政策,而非短期运动。通过制度化的保障,八项规定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长期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以制度化的方式明确了纪律要求,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落实。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典型案例。例如,2013年以来,中央纪委多次通报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超标准接待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例,形成强大震慑。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7.6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52.3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9.5万人。这表明,中央八项规定,并非“一阵风”,而是长期化、制度化的政策。

八项规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以显著的实践成效、重塑的党群关系和提升的国际形象等,成为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

在实践成效方面实现党风政风的深刻变革。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带来了党风政风的显著改善。违规吃喝、超标准接待等现象大幅减少,文山会海、形式主义得到有效遏制。中央纪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大大减少,这表明“四风”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例如,过去一些地方的调研活动往往伴随大规模陪同和豪华接待,如今轻车简从、深入一线成为常态。基层干部反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文山会海减少,有更多时间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的满意度持续提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支持率显著提升。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八项规定成为取信于民的试金石。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了大变革,通过改进作风立铁规矩,带动反腐败斗争、纪律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抓手。

在政治文化方面树立了新风正气。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改变了行为规范,还推动了政治文化的转型。通过长期坚持,勤俭节约、务实高效的作风逐渐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例如,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践行简朴作风,取消不必要的迎来送往,倡导精简务实的会风文风。这种风气从上至下逐步渗透,影响了整个社会。节俭之风从公务领域延伸到社会生活,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例如,过去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现象有所减少,勤俭节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八项规定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其超越了具体的纪律要求,成为新时代党风建设的价值标杆。

在党群关系方面凝聚了民心。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不仅是作风的改进,更是党群关系的重塑。中央领导同志深入贫困地区调研,了解民情民意;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这些行动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言必信、行必果”的执政魄力。民意调查显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显著改善。我们党以中央八项规定实际行动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守住了党员干部的初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在国际形象方面展现大国担当。中央八项规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金色名片”,简朴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外国媒体多次报道中国领导人出访的简朴风格,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八项规定通过国际传播,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公信力,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纪律严明、务实高效的中国共产党,增强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5.

[作者简介:顾阳,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市党建基地研究员;宋福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