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号召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牢固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全面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要求,“全党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观察和外理社会主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新问题,观察和外理国际斗争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毛泽东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作出培养无产阶事业级接班人的战略决策,把“要搞马克思主义、不搞修正主义”作为接班人五项条件的第一条。毛泽东指出:“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 70年代,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使我们广大干部同人民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起来。” 即使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曲折、出现失误、犯了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已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 但是,也证明毛泽东所说,他一旦建立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此后丝毫没有动摇过。”
二、从思想上建党,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建设两个先锋队
在论述中国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时,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两个先锋队要统一于无产阶级党性。毛泽东创造了思想建党的根本方法,解决了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课题。
1929年12月28至29日,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上建党原则。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毛泽东列举了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党内错误思想表现,要求共产党员通过开展无产阶级思想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全面交锋和坚决斗争,从而实现党的无产阶级化 。1935年12月的瓦窑堡政治局会议决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练[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党内两条战线的斗争,与共产主义的教育,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党在思想上的布尔什维克的一致,是党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领导之具体表现。”决议重申了思想建党的方法,指出“党不惧怕非无产阶级党员政治水平的不一致,党用共产主义教育去保证提高他们到先锋队地位。” 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又从哲学的高度提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以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由此,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后来,毛泽东谈到两个先锋队党建工程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里头出了那样一部分比较先进的人,组织成一个政治性质的团体,叫共产党。共产党里当然还有别的成分,有别的阶级如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有别的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出身是一回事,进党又是一回事,出身是非无产阶级,进党后是无产阶级,他的思想、他的行为要变成无产阶级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