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共产党人对上述“三大环境”,必须进行辨证思考:既要看到“三大环境”的出现,是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革命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继续前进,为人民创造福祉的基础。对此,人们无不为之充满幸福感、优越感、自豪感。同时,又要深刻认识“三大环境”产生的负面影是客观存在的,切不可忘记“乐极生悲”的教训,而吊以轻心。须知,我们不能把和平环境又变成战争环境,把市场经济拉回计划经济时代,把优越的执政条件变成贫困的恶劣环境,让社会倒退,走回头路,这是万万不可能的。我们唯有清醒地认识“三大环境”滋生的“养尊、失衡、无畏、侥幸”四种心态的危害,集中到一点,就是极易腐蚀我们艰苦奋斗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这就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为此,我们必须百倍提高警惕,从而怀着“感恩” 的情怀,对“三大环境”优势保护好、运用好、发展好,倍加珍惜、倍加热爱、倍加奋发。在“三大环境” 下,产生的“四种危险”、“四种考验”,尖锐地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面前。党内己经产生的以“四风” 为主的大量脱离群众的现象就是集中表现。我们必须集中全党智慧, 下定最大决心,高举旗帜不动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器,运用教育实践活动,消除“四种危险”,应对“四种考验”,保证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长期执政的“三大环境”下,我们党怎样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的危险,我认为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 能否牢固树立“四个第一” 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即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笫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的思想指导下,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
总结历史,面向末来。在“三大环境”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更加自觉、更加科学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1956年4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对待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一文中明确提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思想和制度未能得到实现与建立。这项紧迫而重大的党建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肩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而开展的史无前例的党建活动,对于用制度确保党坚持群众路线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目睹并自觉投身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党建活动,深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头带领全党下大气力整治“四风”,解决党内发生的大量脱离群众现象,是希望之举、信仰之举、理想之举,真正开创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工作的新局面,受到国人、世人的赞誉。这些年来,我到各地义务给党员干部讲廉政党课时,大家纷纷反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强烈呼吁: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的目标,完全符合全党全民的心愿。建议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一项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决议,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用制度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从而把党的这一“传家宝”、“ 老章程”, 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进而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乃至全党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清风》杂志社社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