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此同时,伴随网络文艺大众化的是文艺的粗浅化、零碎化、散沙化以至审美品格劣质化现象的出现。基于信息技术制造出的文字、声音、图像兼备的超文本,以及虚拟和游戏的玄幻、穿越或无现实根基的戏说作品,十分容易俘获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从网络文学来看,创作中大量存在着以游戏冲动代替审美冲动、以工具理性代替价值理性等深层次的积弊。因此,我们期望网络文学创作者既能包容网络空间的生活,又能涵盖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也可以说,网络文艺应当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中面向生活的实践论,需要更加注重贴近真实的“线下”的火热生活。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它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显然,网络文艺本质上仍然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形式之一。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过度醉心于网络生活必然会与真实生活产生隔绝。今天我们正全力以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文化领域的重要阵地,网络文艺理应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这样的“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文学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实际生活,这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应当成为网络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的必然选择。
全球化情境下坚持民族性的本位目标,文艺要着力助推文化繁荣复兴的“中国梦”
全球化和民族国家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当前,信息交流的便捷化、资本投资的国际化和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极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并未加速传统民族国家的消亡。相反,全球化环境下各民族国家更加重视自己的传统,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身份。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本位目标。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曾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民族性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今天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民族都越发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并通过文化发挥凝聚民心的强大功能。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重视、传承并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以之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