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一碰就响”的问题
马克思曾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思想教育就是要触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013年,由河南省纪委创作的廉政公益广告《回家吃饭好》,在全省各大媒体黄金时间及户外电视屏等各种载体滚动播出。这则公益广告不仅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而且让“回家吃饭好”成了一句社会流行语。河南省纪委副书记李建社坦言,创作这则广告,“就是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吃吃喝喝是不影响‘大节操’的‘小毛病’这种错误思想认识和现实问题拍摄的。”
由河南省纪委组织撰写的一份调查报告客观地分析了中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几种现象,排在第一位的是“59岁”现象。
“近年发现并查处的腐败案件中,领导干部退休之前‘捞一把’的现象占相当比例。”河南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付静分析认为:“这些人既有‘隔墙丢砖头、砸谁谁倒霉’的侥幸心理,又有‘官路到头走财路’的错误思想。”如何在加强权力制约的同时,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保住“晚节”,成了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关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河南省纪委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清廉,本色与坚守》《镜鉴》《警鉴》等廉政教育书籍,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引导。同时,省纪委还采取集中办班培训的形式,在省委党校对700余名市厅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洁从政专题教育培训,号召他们学习省人社厅原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宏的先进事迹。
“动力缺乏症”是影响机关工作效能的重要病症。在廉政教育中,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瞄准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动力缺乏”问题,引导他们破除“官本位”思想,鼓励他们坚定理想、勤奋工作。
2013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杜绝任人唯亲、公私不分等典型问题,先后组织专题教育227场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62场次,开展网上交流、答疑活动1098次,49名厅级、128名处级领导干部登台授课,36名专家教授作了专题辅导,受教育的党员干部达170万人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