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权力寻租多发易发问题,一方面要提高查处概率、加大惩处力度,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零容忍、出重拳,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推进基础性制度这个长线工程建设,发挥扎紧制度篱笆的釜底抽薪作用,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何增科说。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让权力在法治下运行,是廉洁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着力解决权力寻租问题,还应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和法律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比如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解决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问题,约束行政决策权;制定“行政组织和编制法”,确保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
剑指暗箱操作 推进公开透明
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房分配、医疗服务收费、高校招生、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等信息,都要明明白白地公示……这是李克强总理对深入推进政务公开、防止权力滥用和暗箱操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何增科认为,这些年我国在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方面采取了不少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群众的期待、打造廉洁政府的需要仍有差距。加大政府反腐倡廉力度,需要更好地赋予公众、媒体等知情权、监督权,而这离不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运行环节全部公开透明。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王爱丽说,在各种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如果信息公开做不好,就会为权力滥用和暗箱操作留出空间。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运用“制度+科技”手段,推动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使权力运行全程留痕,可视、可控、可查、可纠,压缩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私用的空间,让阳光照进权力行使的每一个角落。
“长远来看,可考虑制定‘信息公开法’,增强政务公开的法律约束力,以更好地将公权力活动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马怀德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