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农村春节“麻将当家”,折射文化缺失之殇(3)

【案例】农村春节“麻将当家”,折射文化缺失之殇(3)

当农村春节的娱乐只剩下“麻将当家”时,村民们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去处?除了进麻将场还能干什么?其实在这些打麻将的回乡打工者中,也不乏一些文化“能人”,也有许多文体爱好者,如果有关部门多费点神,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告别农村春节“麻将当家”并不是什么“神话”。

打工者在回乡过春节时,文化部门要首先“忙起来”,这样才能彰显文化部门和干部的作用,如果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么,除了“麻将当家”,村民们只能无“猴”可耍。

因此,我们在为打工者一夜输掉一月打工钱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应该反思的是春节期间政府工作的缺位,如何加强农村春节期间的文化建设才是眼下要做好的当务之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春节期间农村的文化活动应该怎么搞,政府部门更当思之。

“麻将当家”,不只是精神套餐的缺失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在今天的许多农村地区,“麻将当家”,已经是一道难以抹去的“风景”,即便不是春节期间,只要有空闲,农村中的棋牌室中,也是人满为患。而且,这也不只是农村独有的现象,城镇中的街头巷尾,也是随处可见,只不过,活动方式并不只限于麻将而已,而参与者也并不仅仅是春节期间回家探亲的年轻人。

“麻将当家”的危害不言而喻。不少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不惜“一掷千金”,辛苦挣来的打工钱一夜付诸东流,个别年轻人,甚至是“不到两个小时,从广州打工回来的王磊就输掉了上千元”。而钱财的“流失”也只是浅层次的危害,尤其应该引起社会所关注的是,以“麻将当家”唱主打的农村赌博,必然会酝酿更为严重的事故。今年1月13日下午,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一偏僻山坳发生的那一起造成惨重伤亡的爆炸案件,就是与赌博相关。“麻将当家”的危害如此之严重,整个社会绝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首先应当明白,农村地区之所以盛行“麻将当家”,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农村文化的缺失。若干年前,许多地方尤其是逢年过节,还存在着各类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而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类似的民间活动越来越少,因此,除了吃吃喝喝,那只剩下打打麻将了。曾几何时,我们也关注到这个社会现象,于是,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不过,这一活动,因为各种因素,所送的却并不是农民所喜欢的,在有些地方,也就不了了之。

当然,在引导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治理,无论治理的难度有多大,如果与赌博所造成的后果相比,我们的投入,可能都是物有所值。遗憾的是,近年来,对赌博的打击特别是对农村地区赌博行为的打击,总是让我们感觉到力度不够,更有甚者,还视其为“小赌怡情”,但是,这“小赌怡情”,恰恰成了许多地方“大赌伤身”“恶赌伤人”的幌子。“不到两个小时,从广州打工回来的王磊就输掉了上千元”,只是冰山之一角;而贵州省凯里的爆炸案,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打击“麻将当家”的现象,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重点。

农村“麻将当家”呼唤乡土文化传承发展

不能否认,麻将并不仅仅是在农村备受欢迎,就是在城市的春节生活中,也扮演着普遍受欢迎的角色:但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家人团圆时娱乐所用。虽然,也大多有“彩头”,但一般不会输赢较大。

像“不到2个小时,从广州打工回来的王磊就输掉了上千元”这种乡村春节休闲方式就让人不能接受。回家过年,无论对于在外打工、创业,还是谋求更好发展的农村青年,还是已经在城市扎根的“成功人士”,能够赶回家团圆,与亲人共享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都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

众所周知,在有着人类大迁徙之称的春运,交通运输部门的“一票难求”,让多少人回家的脚步受阻,费尽周折。然而,当我们千辛万苦的回家过年,感受亲情温暖和团圆喜悦的时候,却不得不承受乡村的“寂寞”。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