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长期致力于控烟禁烟工作。在他看来,实行全面禁烟,关键是政府机关和领导做表率。如果政府部门不率先禁烟,控烟工作就很难真正推动。《通知》的印发让他感到振奋,“这是国家最高层面对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做出的明确要求,对领导干部是一种有力的约束,体现了国家对控烟的决心,也是我国控烟行动取得的重大进步。”支修益说。
支修益的另一个身份是农工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在1月3日农工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召开的“进一步推动在公共场所禁烟座谈会”上,支修益也大声呼吁,领导干部公共场所带头禁烟,会带动大量的戒烟需求。作为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农工党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不抽烟,树立农工党党员的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带头不抽烟,对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究竟有多大帮助?有评论指出,领导是不是能够带头戒烟、控烟,起码是在本系统内部能否禁烟的前提和关键,而公务员和政府机构能否禁烟,也是各类公共服务机构能否禁烟的关键。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月7日也表示,卫生计生系统的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禁烟有关规定,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发挥卫生计生系统工作人员控烟的带头示范作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因为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社会的重点人群,像公务员、教师等人群吸不吸烟对社会公众的影响非常大。
三问:规定如何落实?
我国在推动禁烟方面的努力可谓时间久远,也出台了诸多的规章制度。据统计,全国有150多个城市都曾出台过公共场所禁烟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可谓有章可循。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究竟如何,不免让人打个问号。
最新出炉的杭州市卫生监督所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杭州共有746家单位因控烟工作不到位被责令整改;182家单位被处罚,其中警告115家,罚款67家,罚款金额累计5万多元。而在这么多被处罚单位中,仅有1家是机关事业单位,据说是某乡镇的一家下属单位。
武汉市曾发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明确了8类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对不执行规定的单位,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武汉市卫生局爱卫办主任吴风波坦言,之后5年未开出一张罚单,“禁烟令”成为一纸空文。同样,上海市控烟条例实施3年多来,没有对机关及事业单位开出过一张罚单。
“严厉监管比一摞纲领更有说服力,看得见的成果也比信誓旦旦的承诺更有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顾晋认为,中办、国办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禁烟,将极大促进公共场所无烟环境的创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在公共场所不受烟草烟雾侵害。但他同时建议,出台一套具体可行的制度细则来促进《通知》落实,同时将《通知》执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避免禁烟效果大打折扣。(本报特约记者 韩金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