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的春节 脚下的故乡(2)

笔端的春节 脚下的故乡(2)

——人民日报2014年“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核心提示:走基层不光是旁观,不光是感动,更要让心沉到最基层的生活中,去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今年我到部分铁骑农民工家中走访,听他们讲打工生活、讲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讲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腊月二十九,在安徽怀宁县城的街道上,不经意来到一家名叫真心包子的店铺。走进去,点了份早餐,紧接着是几句买卖话,却不想打开了一个话匣子。

店铺老板戴勇是一位返乡创业人员。“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里顶梁柱,我必须扛起来。可是以前家乡经济落后,找不到好工作,只好出远门。” 戴勇说,这些年,虽然走南闯北可以赚些辛苦钱,但无论怎么奔波,心始终牵挂着家里。

戴勇介绍,近年来,家乡变了,工厂多了,人气旺了。去年8月他终于按捺不住对家乡的渴望,购买了返乡车票。

如今,既能在家门口谋生,还能照顾一家老小,乡愁不再。特别是看到戴勇在店铺里忙得不亦乐乎,记者感受到一个男人对家庭的担当,带给记者的是一种别样的亲情。

本报记者张洋:

“戏要好,往下走”。这是文艺创作的经验之谈。此类经验也适用于新闻采访工作,并且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是往下走,怎么走?沉下去,怎样沉?

记者体现价值只需要走进平常百姓家,问他们冷暖,察他们所需,悲伤他们的悲伤,幸福他们的幸福。多站在田埂上、村舍旁、街道边,我们就肯定能清晰地感受到改革建设带来的点滴变化,亲近地触摸到中华大地上跃动的脉搏。

【反响】

稿件见报后,我在第一时刻把好消息告诉戴勇,接电话的是他女儿。

“我爸为家受了不少累,但他一直乐观向上、执著坚韧。爸爸在您面前接受采访时,我在他脸上找到了久违的笑容!”戴勇的女儿在电话那头告诉了记者所没有看到的,“报道我爸看到了,这给了他更大信心”。

“张记者,以后有空再来我们家玩。”电话结束前一句极为亲切的话语,让我感动,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

走到群众中,走进生活中

春节已过,但在我的微信和手机短信中还保留着这样几条特别的留言:“返乡路途很辛苦,但你们沿途提供的休息点,让我心满意足,真的谢谢你们。”“有热饭吃,有热水喝,还有免费加油,我们觉得家越来越近了。”“这些报道让我们在寒冬中感到温暖,希望你们一直这样做下去。”

我参加了4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其中3年是陪外省农民工骑摩托返乡。为返乡铁骑提供帮助,是中石油福建公司与人民日报福建分社每年春节前夕共同策划的一项帮扶工作。2011年第一次参加活动时分社领导曾要求我每年都要参加好这件工作的报道,“作为党报记者,走基层要真正走到群众中、蹚进生活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援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

本报记者赵鹏:

走基层不光是旁观,不光是感动,更要让心沉到最基层的生活中,去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今年我到部分铁骑农民工家中走访,听他们讲打工生活、讲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讲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返乡途中,和他们一起经历弯转颠簸,感受寒风扑脸透骨。只有真正沉入生活的那一刻,才更会意识到一名党报记者的责任与使命。记者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我们的努力和坚持,却可以推动改变,为社会增添一抹温暖。

【反响】

从第一年只有不足400名铁骑返乡者享受到全程免费加油、吃饭、休息等,到今年这项活动有1449辆铁骑、1896名农民工接受帮助。中石油江西公司也从去年起正式加入,43座加油站,覆盖两省15条国道省道,平均每100公里一座,基本覆盖铁骑返乡的主要方向。“这几年压力很大,即使是好事,非议和担心也是不少。”中石油福建公司党委书记王明富说,“感谢媒体支持,否则我们也很难坚持到今天”。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