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认真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国有金融企业而言,股东、员工和广大金融消费者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企业服务和依靠的对象。做好监事会工作,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好股东、员工和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才能找准本职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发挥好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制衡作用。
人民群众是国有金融资产的最终所有者,监事会本质上是“为民监督”
维护国有金融企业全民股东利益是监事会工作职责所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其中监事会接受出资人委托行使监督权力,对股东(大)会负责。就国有金融企业而言,国家股东只是出资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国有金融资产的真正所有者。所以,国有金融企业监事会最终对人民群众负责,是代表全民股东行使所有者监督权力。由于“全民所有”产权虚置,加之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比较长,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一直较为突出,加强监督尤为必要。作为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防线,监事会依法检查公司财务,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代表的是全民股东,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有金融企业监事会只有明确自己“代表谁”,监督又是“为了谁”,才能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自觉维护国有金融企业全民股东的利益。
国有金融企业监事会在维护全民股东利益、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非常重视金融企业监事会建设,先是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股份制改革后根据公司法确立了内设监事会制度。从十余年的运作情况看,国有金融企业监事会认真履行“为民监督”职责,切实维护了全民股东的利益。一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有效发挥制衡作用,促进金融企业不断完善科学决策、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编报过程、重大财务事项以及主要财务与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促进金融企业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通过开展日常监督、年度履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促进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及其成员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四是对影响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促进金融企业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方面发挥出建设性作用。特别是在《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商业银行监事会工作指引》等配套制度实施以来,监事会的职责与权利进一步明确,监事会履职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监督制衡机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适应金融转型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监事会工作水平。当前金融企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型期,面临着向更低资本消耗、更高服务附加值、更具多元特性业务模式发展的多重挑战。如果不能适应新的转型发展要求,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会不断积累,并易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最终损害的是全体股东的利益。所以金融企业监事会要把服务和保障金融企业转型发展作为当前的一项首要任务,在继续深化财务检查和履职监督的同时,突出五个关注:一是关注发展战略。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战略指引。监事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督促董事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统筹好转型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防止因战略偏差导致的重大经营损失。二是关注结构优化。监事会通过履职监督和风控评估,促进金融企业的业务结构、盈利结构、资产负债结构、信贷结构和渠道结构持续得到优化。三是关注业务创新。重点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督,防止企业为追求考核目标和短期利益,盲目介入高杠杆、高风险、高成本业务,埋下发展隐患。四是关注境外业务。监事会要及时跟进海外机构和业务布局,由境内监督延伸到境外监督,规范境外经营行为。五是关注体制机制建设。监事会围绕促进金融企业转型发展,调查研究相关的组织机构、资源配置、流程制度、激励约束等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公司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监事会工作必须依靠群众
公司员工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企业管理观点认为,企业是一个多契约组合,不仅股东注入了物质资本,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权力要求参与公司治理。这一思想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如《OECD公司治理原则》“认可法律和互相协商赋予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公司员工与企业利益攸关,他们参与公司治理,能够减少代理成本和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企业民主管理既是一个传统,也是一项优势。职工代表大会通过选举职工代表作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安排。这一点对于包括金融在内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尤为重要。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行业呈现信息化、脱媒化、综合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态势,知识型员工成为推动金融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只有尊重和保障公司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力,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利益,才能切实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促进公司发展上来。
进一步完善联系群众的监事会工作机制。监事会监督公司财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行为,工作职责重、业务范围广,但是监事会人员比较少,客观上监督手段也有限,如何把监事会做实做好需要认真的思考。重要的方法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是坚持“问政于民”,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问政于民方知得失。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怎么样,公司员工最有发言权。监事会开展履职监督,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员工意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监督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二是坚持“问需于民”,把群众关注事项列入监督内容。公司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关系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当然是监事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坚持“问计于民”,借助群众智慧推动工作。监事会要善于征求公司员工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共同研究,不断改进监督检查工作,并提出促进公司加强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四是坚持“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监事会始终坚持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保持监事会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坚持原则,严格自律,反对讲情面、求“和谐”、走过场,监督结果通过一定程序及时向群众反馈。监事会只有在工作上更好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