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是日本石见银山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30%。在2007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描述:“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山遗迹是一组山脉,海拔600米,被深深的河谷截断,以大型矿藏、熔岩和优美的地貌为主,是16世纪至20世纪开采和提炼银子的矿山遗址。这一带还有用来将银矿石运输至海岸的运输路线,以及通往韩国和中国的港口城镇。通过运用尖端技术提炼出来的优质白银和开采到的大量白银,大大促进了16世纪至17世纪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日本白银和黄金的大规模生产。”

位于日本西部的石见银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矿山遗址。

位于日本西部的石见银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矿山遗址。

闻名世界的“银矿山王国”

日本西部的石见银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矿山遗址。石见银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寿祯发现以来,持续开采约400年,直到1923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石见银山的矿脉位于山脉的东部,相当于今日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中央位置,早期开采区为以仙山山顶周遭的银矿石,在开发间陆续发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一般矿山开发时在精炼部份会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类木材,可是石见银山历代的掌控者都很注意四周环境,所以至今银山附近仍保留相当完整的森林地貌。

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石见银山是欧洲人唯一知道的日本银矿山,这一事实可从当时欧洲制作的亚洲地图和日本地图上明显看出。在当时的地图上,石见银山附近标有“银矿山王国”的字样。石见银山出产的银纯度极高,在东亚交易中的信用也很高,因石见银山位于佐摩村,因此该地出产的银被称为佐摩银。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前期,日本银约占世界产银量的三分之一,据说其中大部分产自石见银山。石见银山以银为主在东亚交易中发挥的重要作。显而易见,石见银山闻名世界。

日本石见银山的矿山遗址保存完好

日本石见银山的矿山遗址保存完好

日本矿业兴衰的见证

石见银山的历史要追溯到日本的战国时代初期。根据日本的《石见银山旧记》一书记载,早在1309年,大内家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已有了采银的纪录,后来大内家的家臣出云国的三岛清右卫门在1526年3月开决出了地下银矿脉。其子大内义隆继位后,在1533年透过博多的商人神谷寿贞招徕工匠,从海外学习了炼银方法之后,大量提高银矿的开采量。在石见银山银矿开采量上升以后,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直到1562年时尼子家臣服于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胜利告终。后来毛利辉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丰臣秀吉,石见银山就成为丰臣秀吉行军打仗的重要资金来源。后于1600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失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被江户幕府直接管辖,在当地修建了很多银山管理区。第一任银山管理者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长安,大久保长安对银山和银矿有很深的了解,便急速开发银山,为幕府提供海外贸易的财源。在1602年时,石见银山仍有高达4~5千贯的产值,但此后产量逐渐下降。

明治维新后,石见银山曾交由民间团队经营,但经营不善,最终载1943年,完全封山。石见银山在1969年成为日本指定史迹。当地居民还组成了“银道振兴协议会”,为保护和宣传石见银山做出杰出贡献。

石见银山作为日本银矿开采的鼻祖,是日本矿石产业兴衰的历史见证。

迄今仍遗留在银山山中的600多处露天开采遗址和坑道遗址

迄今仍遗留在银山山中的600多处露天开采遗址和坑道遗址

责任编辑:曹艺秋,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