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生:党内巡视制度能走多远

陈水生:党内巡视制度能走多远

摘要:巡视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纪检监察体制非垂直领导的缺陷。巡视制度主要针对权力高度集中的“一把手”,而为了防止巡视过程中权力的干预,需要通过强化党员群众的民主监督和民主批评,健全党员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来实现。

反腐败和对官员的监督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的,是要从源头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去系统审视官员选拔及权力监督等重要问题,如果仅仅追求短期内的治标效果而忽略治本,巡视制度会不堪重负

巡视制度是指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本质是党内监督的一种形式。从1990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发现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苗头、为查处大案要案提供线索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项制度未来将怎样发展?

巡视制度四功能

党内巡视制度的作用,首先是助推制度反腐建设。

巡视制度发展至今,最大的成果是能够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廉政作风。巡视工作的重点已偏重反腐。

强化反腐制度建设,构建制约权力之“笼”,是未来中国反腐的基本路径,而巡视制度就是制度反腐的一个重要的尝试。巡视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主动发现问题,从“治标”角度打击腐败行为,强化对权力运作的监督。

巡视制度完善了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机制。

巡视制度能够发现“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领导干部,为地方政府换届和配好班子、选好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也能够“发现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从而进行谈话、建议;还能够“对一些不适合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提出调整交流的建议”,更能够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巡视制度是对拟推荐任用领导人的一种非常规化考核。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走访、座谈,巡视组能更进一步发现拟提拔干部在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能够了解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行贿买官、受贿卖官、违法违纪等行为。

巡视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纪检监察体制非垂直领导的缺陷。

一地区(单位)的党组织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拥有本区域内党内的最高权力,受到有效监督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由上级进行的监督能够克服一定利益裙带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相对于同级纪委和常规监督来说,能够发挥更真实的作用。由于党内上级不能客观地掌握被监督对象的全面情况,上级纪委、组织部门间的监督存在着壁垒,不能有效沟通协作,无法将监督结果落实。因此,在党章框架内,着重解决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尤为重要。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行政监察体制,实行以“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即由同级党委或政府和上级纪委、监察共同对纪检监察进行双重领导,但以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为主。其弊端是纪检监察的人、财、物权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手中,纪检监察监督缺乏独立性,重大案件的查处要先向同级汇报,无法对同级进行有效的监督。

在目前情况下,党内巡视制度满足了实际操作中的需要。

巡视制度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门巡视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监督”,即由上级纪检部门设立巡视组,直接对下级党委班子进行巡视监督,客观上起到了纪检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体制所能发挥的作用。

巡视制度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来自社会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巡视制度的顺利实施,也集中显示着民众的意志和力量。

作为纪委乃至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代表,巡视制度能够给群众一个近距离与“中央”“上级”联系,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利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某些突出问题的解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